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王超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8-19 6:26:46
走出两难困境 开启阅读时代
——“交大之星——经典阅读300题”丛书评介

 
“交大之星——经典阅读300题”丛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王超明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面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难选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从语文的工具性出发,创生了大量阅读技能训练的方法,用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阅读技能训练的泛化,也使得语文教学坠入烦琐化的深渊。到了21世纪,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的人文性得到加强,于是人们纷纷打开语文教学之门,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大量时文走进语文课堂,阅读经典成为一种时尚。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又相随而生,在浩如烟海的古今名作中,究竟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中学生阅读,怎样读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呢?
 
一批语文教育专家和课改先行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先后推出诸如《中学生文化读本》、《新语文读本》、《青春读本》等在内的大批教学辅助读物,与此同时,《读者文摘》、《特别关注》、《时文选萃》一类以中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选刊也应运而生。这些创举弥补了教材选文的不足和体例的僵化,对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优化母语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然而,这些读物虽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阅读材料,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但也暴露出开放度太大、训练量太小、针对性不强、费时多、见效慢的弊端。特别是当人们逐渐发现新课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用分数来评定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能力、强化训练仍然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时,各种以习题为主要形式的教辅资料死灰复燃。一本数册,一编多轮,铺天盖地,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刚刚有所转机的语文教学又重新陷入机械烦琐、没有灵魂的训练怪圈。这些做法不仅加重了学生的经济和学业负担,而且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消磨了学生在长期语文学习中形成的那么一点有限的阅读能力。
 
任何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在中间环节达成融合,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既满足学生文化阅读的需求,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又兼顾阅读能力的规范化训练,引导学生精细化阅读呢?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对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目标和人文教育目标进行认真梳理和仔细甄别的基础上,组织了一批课改优秀教师和命题专家,以阅读教学与考试能力培养为研究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套“交大之星——经典阅读300题”丛书,于2010年6月陆续出版上市。
 
本丛书集经典阅读与能力训练为一体,以期让学生在阅读经典、训练答题中既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提升人文素养,又能有效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丛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一是经典性。我们从古今中外1000多位知名作家的作品中精选700多篇文章(段),按照作品风格和时代先后顺序,编辑成篇,选文以名家名篇为主,适当兼收新近发表的优秀文学作品,所选文章都有较大的阅读价值,体现经典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二是互补性。所选文章虽为经典,但一般都不很常见,多为“闺房”秘文,正好和现行教材形成互补。而且,我们还充分利用丛书选文的自主性,精选了一部分个性鲜明、风格不同的作家作品,展示文坛多样化的风貌,让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弥补教材文化教育的不足。三是可读性。选文力求能够吊起学生的“口味”,所选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文言文部分,我们在历代史传之外,重点选录了一批文人笔记,这些作品文笔自然清新,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风格特点,正确地认识历史。现代文部分,我们精选了一部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反映民族风貌的作品,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同时,我们对阅读练习的设计更是综合各地高考和中考的命题特点,精心打造,体现文化学习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宗旨,按照阅读能力培养的层级和思维训练的要求设题,尽量做到体现多样性和规范化,以满足阅读练习之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文章,引发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全书共十二册,初、高中各六册,现代文和文言文分开编写,分别供初、高中各年级使用,堪称一部文化阅读和能力训练的经典大全。每册精选60篇经典文章供学生阅读,每篇阅读设置4至6道中、高考训练题,总计300题。现代文按经典叙事、经典抒情、经典议论和经典说明四大板块编写;文言文分经典叙事、经典状物、经典抒怀和经典说理四大板块,高中另设一个经典古诗词单元,精选30篇古诗词设题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各册之间既保持一贯的体例,又体现单元特点和能力训练层级递进的思想。
 
经过我们精心打造的这套经典阅读读本,应该说既有“习得”之利,又有“学得”之便,课外是读本,课内是练习。如果从初中到高中,经过六年的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文化内涵和阅读能力必将得到大幅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但愿这部丛书能够和广大的中学师生一起,走出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学的“两难”困境,开启一个全新的经典阅读时代,为济天下的布衣青衿,开辟一条崭新的渡津。
 
 
《科学时报》 (2010-8-19 B4 精神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