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钟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8-19 6:26:46
阅读,使我们轻盈
——上海书展活动侧记

 
从8月10日开始的持续40度高温似乎是对上海书展的考验。在这个实体书店遍地都是、网络书店全面开花,几乎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任何图书的今天,还会有人冒着高温来书展买书吗?
 
事实证明,不仅是有的,而且人数还不少。截止到8月18日,主办方统计参展人数有25万多。有出版人说,这是因为出版者需要这样的图书盛会,读者需要这样的图书嘉年华。因为最吸引读者的,并不是8折的购书优惠,而是与他们喜爱的作者之间的交流。8天,近400场活动,在记者看来,就仿佛是一场场让读者、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都参与进来的戏剧表演,大家沉浸其中,深得其乐。
 
台湾作家朱天文说:“生活这么重,而阅读,使我们轻盈。”也许正是阅读带来的轻盈,阅读带来的清凉,让我们忘掉生命中那些琐碎的烦恼,忘掉窗外恍如炎夏的炙热。
 
□本报记者 钟华
 
生活剧——
 
主题:社会话题女王的家事、楼事与医事
 
主角: 六六
 
关键词: 医患关系 信任
 
从婆媳题材的《双面胶》,住房问题的《蜗居》,再到医患题材的《心术》,作家六六有关城市生活的创作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话题高潮”。长年定居新加坡的六六携新书《心术》亮相,无疑是上海书展最受大众读者关注的活动之一。8月13日下午3点半,活动还没开始,展馆大厅已有水泄不通之势,而六六的现身也引起了人群的热情响应。
 
谈到创作主题的变化,六六幽默地说:“这是戏不够人来凑。写《王贵与安娜》时满腹是戏,现在戏少了把场景做大一点。我现在想把小说做成百万人的集会,可能跟我的文字驾驭能力提高有关系。《双面胶》是两代四个人,《蜗居》的时候是六个人了。到《心术》的时候,我已经会写1000人,我自己感到游刃有余,对我来说是写作技巧的提高,但是对我个人写作的感触来讲,其实没有任何改变。”
 
医患关系从来都是一个大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心术》这本书并非一部常规意义的“揭黑”之作,六六心中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中,医生和患者是相互依存的,我写这本小说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信任,不信任让我们的快乐指数降低。这本书让你换一个角度,站到医生的角度看,同时我也写了患者的想法。这本书是一个桥梁,让人与人,医生与患者的关系,通过这本书建立起信任来。”
 
自称长舌妇,六六不改本色、一如既往,她向大家透露,围绕《心术》他们会做一个系列产品,首先是小说,然后电视剧,然后话剧,然后是电影作品,而且会做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比方说《心术》小说是写实的,话剧做成喜剧版,电影做成悬疑版。六六的小说常被人称赞是真实地表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生活与文化,身为安徽人的六六却认为,她是以外地人的眼光看上海,而这正是自己作品受欢迎的原因。
 
六六说自己非常重视与读者、网友的交流:“我非常感谢读者朋友们给我的鼓励,人前进的道路,需要不断的鲜花掌声还有砖头让我不断前行。”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她把更多的时间留出来与观众交流,而将签售的时间压缩。比起某位海派清口演员在书展活动上,一言不发,在两位黑衣保镖的监护下进行的“机械”签售。这样的交流与对话,也许更能获得读者的喜爱吧。
 
文学剧——
 
主题: 阅读是我们一双会飞的凉鞋
 
主角: 朱天文
 
关键词: 书写 电影 卡尔维诺
 
台湾女作家朱天文在上海书展上的亮相,是许多文学爱好者早已期待的事。8月14日下午,当记者与读者一起在中央大厅的观众席上等待时,就打听到许多读者都是从杭州、南京等地赶来的。
 
朱天文此次来到书展,带来了她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作品系列,包括散文集《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以及《世纪末的华丽》、《传说》、《炎夏之都》等三部小说集。这部作品系列清晰地反映了她从17岁发表第一篇作品,到成为一位成熟作家、电影编剧的成长足迹。
 
朱天文和梁文道、毛尖一起,以阅读为主题展开的对话,朱天文从上海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说起:“生活里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怎么去爱?很难爱的。更多的时候,现实生活总是让人沉重。”然而说到阅读:“让我们不限于只生活在这个被物理、被肉身所禁锢的当代,我们打开书,就像小叮当打开他的任意门。”她还引用了卡尔维诺在《给新千年的文学备忘录》中讲到的一个故事——希腊神话中砍掉蛇发女妖梅杜莎之头的英雄柏修斯有一双双长着翅膀会飞的凉鞋。“我们如何可以挣脱现实生活的重力加速度呢?阅读是我们一双会飞的凉鞋。‘秋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作为人我们是不自由的,但阅读使我们活得潇洒。”
 
然而,正当大家津津有味地倾听着朱天文的演讲,从中央大厅的西侧却传来一阵阵歌声。另一场活动正在进行表演,先是昆曲唱段,接着是流行歌曲,一阵响过一阵,客串主持的嘉宾梁文道只能调侃道:“听一段朱天文演讲,再欣赏一下歌曲。”
 
音乐剧——
 
主题: 跟随列侬和迪伦,上路吧
 
主角: 王小峰和列侬、迪伦、邓丽君、罗大佑、王菲……
 
关键词: 音乐 摇滚 小说 历史
 
每个人在年轻时代都心存理想主义,约翰·列侬、鲍勃·迪伦也是如此,怀着对革命的热情与憧憬,他们踏上前往中国的旅途,途中遇见了吉米·亨德里克斯、吉姆·莫里森、詹尼斯·乔普林、邓丽君、小野洋子、刘文正、侯德健、罗大佑、雷金、崔健、张蔷,以及王菲,一段幻灭与成长的“奇幻旅程”就此展开……
 
这是知名博客“不许联想”博主王小峰的最新长篇小说《沿着瞭望塔》的故事梗概。之前主办方曾准备了与小说有关的15首歌曲在现场播放,但由于场馆环境嘈杂,只好放弃。但是当“沿着自己的瞭望塔——王小峰对话路内暨《沿着瞭望塔》新书首发签售会”上投影仪打出这些歌手的影像时,不仅让提前到来的“三表”( 王小峰网名)粉丝感到激动,就连碰巧经过的读者也都不禁驻足停留。活动现场弥漫着诙谐的氛围,有喜欢“八卦”的读者问他与哪些明星有过交往,王小峰回忆了采访罗大佑的几次经历;而当有读者提出希望他一展歌喉时,他还十分配合地当场清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引起现场掌声阵阵。
 
作为一位流行音乐的资深乐评人,王小峰有足够的理由用这种方式向这些对他有过很大影响的音乐家表达敬意:“作为时势造出来的英雄或明星,他们身上具有时代的印记,用他们来诠释一个时代,再合适不过了。”
 
小说里有与他博客里的文字一脉相承的幽默,也有让邓丽君喜欢吉姆·莫里森、约翰·列侬与王菲谈恋爱的种种荒诞故事,但是在这些虚幻荒诞的故事中,每个读者都能在里面寻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影子。“我是想给更年轻的人还原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曾经给人们带来过痛苦。”王小峰说。
 
探险剧——
 
主题: 海盗在前,家在后
 
主角: 远洋船长、索马里海盗
 
关键词: 日记 游记 风光 历险
 
世博主题是本届书展的重要特色,除了展馆设计中的世博元素,书展上销售的种种世博主题图书,更有书展平台与世博平台的充分交融,在世博园内园外共享阅读快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海盗在前,家在后——一位远洋船长的日记》新书首发式就是在世博园船舶馆举行的。
 
在很多人眼中,乘着巨轮环球旅行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情,然而每天都在远洋巨轮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并非这样美好而浪漫,他们担负着为世界运输重要物资的责任,面临着巨浪、疲倦、孤独的考验,甚至是来自海盗的生命威胁。
 
胡月祥是新中国第一代高级船长,他在远洋巨轮上度过了28个春秋。多年来,怀着对大海、对海船、对航海事业以及家人的深厚情感,他把自己的航海经历记录下来,写出一篇篇记载航海艰辛与快乐的作品。胡月祥说:“书写这些文字,一方面排解了航海中的寂寞,一方面也能让读者见识美丽的海洋风光,了解海员的生活。”新颖的主题、朴实的语言、奇妙的世界。而这正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新出国主义”丛书的策划理念,一种另类的出国方式,不是观光,不是路过,而是对一种新国度生活的融入、参与、分享、体验。
 
这位远洋船长还是船舶馆的明星人物,每周总有一两个下午,他穿着洁白的船长服,站在他曾战斗过的“新亚洲”号大型集装箱船舶以及其他船舶模型前为游客讲述航海故事。如果你们在世博园船舶馆,如果碰见一位高大帅气的船长,也许就是他。
 
科普剧——
 
主题: 人类会是下一个恐龙吗?
 
主角: 鸭嘴龙、双嵴龙、三角龙……与恐龙追踪者
 
关键词: 恐龙达人 化石 地球毁灭
 
从前,有一个小孩,他喜欢看动画片《恐龙特急克塞号》。后来他长大了就成了一个恐龙研究专家。熟悉科学松鼠会的读者一定认识他。没错,他就是邢立达。出生于潮汕大家族的邢立达,从小被希望继承家业,因此家人给他选择了金融学,但是他无法抗拒恐龙来自遥远时空的召唤,毅然投入古生物圈,从自费跟着专家进行野外考察,开办“恐龙网”,直到如今成为著名恐龙学者的博士生。而此次,这位恐龙达人化身恐龙足迹追踪师,带领大家踏上穿越时空的神秘旅途。
 
8月16日《恐龙足迹——追寻亿万年前的神秘印记》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现场举行,但是这活动的两大主角——恐龙与它们的追踪者,一个在亿万年前的过去,一个在万里之遥的加拿大求学。借着现代科技的神奇力量,这位身居异国的邢立达得以通过网络视频与现场的读者交流。当然,现场还有著名生物学家钟扬教授、《化石》杂志主编郭建崴、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这三位大牌“科学明星”友情客串。
 
关于恐龙我们有太多的疑问,八面威风的恐龙骨架很难告诉我们答案,但是留存在古老地层里的恐龙足迹,却无意中泄露了天机……这本由邢立达与两位国际水准的恐龙复原图画师合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第一本恐龙足迹中文科普书,也许是本届书展上推出的最为闪亮的科普作品。
 
姬十三说邢立达是中国科普界少见的奇才,不仅文字好,现场感染力也是一流。看来果然如此,即使是通过视频聊天,邢立达也能使现场气氛活跃起来。他绘声绘色地向现场读者讲解如何通过足迹来判断恐龙的身高、身长以及生活的状态。他说自己从4岁开始喜欢恐龙,而现场有不少小读者也正是那个年龄,看来研究恐龙的事业绝对是后继有人。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日前爆出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的惊人言论,也成为活动现场专家热议的话题,地球会毁灭吗?人类会成为下一个恐龙吗?现场专家的观点是大家不必那么担心。看看书,恐龙的足迹会给大家更多的启示呢。
 
《科学时报》 (2010-8-19 B4 精神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