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涛
很多年前就已经听说了南水北调工程,其间更有伟人指点的传奇故事。如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已经由论证变为实践,到2013年,东线工程将率先建成通水。值此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入全面加快建设的关键阶段,适逢张劲松主编的《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一书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近日,我有幸拜读了这本集科学研究、学术探讨和实践总结为一体的水利科技书籍,感慨良多。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本书开篇第一句“南水北调源在江苏,始于缺水问题”,拉开了介绍南水北调工程从伟大设想到动工建设的渊源历程。全书以南水北调供水与受水,建设与管理,探索与研究等方面为篇章主旨,全面介绍了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规划,系统分析了东线工程对受水区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真实反映了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的建设、运行和推进管理创新情况,内容全面系统,资料丰富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参与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些文字材料起草和宣传工作,接触了不少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情况介绍的材料,也曾有意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而,与现在读到的这本书相比,我过去所收集的资料就显得十分的浅薄和零乱,且舛误不少。因此,我觉得,对于那些想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具体情况,或者工作中需要查找南水北调工程有关资料的人们来说,这本书确实是很有裨益的。
二、科学严谨、结构新颖。本书共分五篇,从谋划决策讲到规划论证,从江水北调讲到南水北调,从工程建设讲到运行管理,通篇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着眼于百年工程、源远流长;源于自然、改变自然;调度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的三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著写方式,探讨了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回答了一些热点问题,是一部既会聚多方研究成果、又进行系统探索的科技书籍。科学严谨的结构,反映了编著者的良苦用心,也为读者的阅读和查找带来了方便。
三、通俗易懂、使用便利。作为一部科技书、工具书,本书将许多生硬的学术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日常同语,同时配有百余幅图表,对有关重点内容进行旁注资料链接,方便不同领域的读者释疑解惑,增加了可读性。
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对从事南水北调工程的同志和关心这项工程的各届人士都有借鉴和帮助作用。
(本文作者为江苏省水利厅办公室调研员)
《科学时报》 (2010-8-19 B2 科学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