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建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8-19 6:26:46
宏伟的工程 精彩的篇章
 
□张建华
 
作为一个从事水利事业30多年、涉足过规划设计、技术咨询、建设管理等多个岗位的水利工作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参与的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不可谓不多,涉及的河道、泵站、水闸工程规划设计类型不可谓不全,其中著名的工程有治淮治太、泰州引江河、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北延工程等等。然三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暮然回首,工程屹立,往事难追。值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轰轰烈烈开展之际,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技术咨询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幸获《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一书,对于南水北调工程而言,恰似一部优美影片的画外音,如影随形,画龙点睛,既有置身事外、俯瞰全局的视野,又有身临其境、亲力亲为的细腻,阅后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南水北调工程百科书的特点。本书近50万字,收纳图片140余幅,内容涵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历史渊源、谋划布局、影响意义到工程建设全过程,并对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展望。对工程建设参与者而言是一个查用方便的资料库,对普通大众而言是易学易懂的科普书。
 
二是结构科学,编排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拿到手头的这本《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让我不禁有些喜出望外。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不敢相信“原来工程书籍可以这样读”。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来龙去脉,将较为艰涩无味的南水北调工程知识蕴藏在编排新颖的版面之中,有文字、配图片、加链接,充分展示了全书编撰者们丰富的水利工程知识底蕴、灵活的版面表现手法和细致缜密的思维方式,大大提高了工程类书籍的可读性、渗透性。
 
三是取材精准,体例完备,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史书价值。南水北调工程自上世纪50年代由毛泽东主席提出伟大设想以来,到今天已历时超过半个世纪,现东线第一期工程即将建成,把这项工程称之为世纪工程毫不为过。这其中凝聚了数代人的心血和智慧,也将源远流长,传之千秋万代。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一书的编著,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记录和反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发展进程,在真实回顾工程历史、记录工程建设过程的同时,探索了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当代和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本文作者为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科学时报》 (2010-8-19 B2 科学 文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