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8-19 6:26:46
北京奥运会表明“中国发展了”,上海世博会表明“中国是可以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后世博时代
 
□本报记者 黄辛
 
能源科技是世博科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上海世博会上,1000余辆新能源汽车在园区内行驶,总装机容量4.6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广泛应用,半导体照明更营造出堪称极致的艺术效果。同时,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零能耗生态住宅,汉堡之家被动房等案例将新能源技术与建筑完美结合。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这些新能源技术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以“世博能源科技的实践与发展”为主题的院士沙龙上,翁史烈、项海帆、饶芳权等院士认为,上海应抓住机遇,依托科技创新开发利用绿色能源、促进节能减排,从而推动上海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时,专家们建议后世博能源科技的探索,一方面需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另一方面,更应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道路。
 
会上,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教授,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城市最佳实践区部部长孙联生,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伦敦案例馆协调人陈硕和汉堡案例馆协调人安克分别作了《生态世博与下一代城市研制》、《城市最佳实践区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低碳城市的尝试》、《汉堡之家和被动房》等报告。专家们各抒己见,分析了世博能源科技的实施情况及应用效果,探讨我国和上海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产业化前景。
 
上海世博会是未来能源科技的集中展示,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最佳展台,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最好试验场。在吴志强的眼里,偌大的世博园区无处不在践行着绿色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到世博会看什么?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看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吴志强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传递给世界的信号是“中国发展了”,而上海世博会传递给世界的信号则是“中国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开放思路、共同繁荣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为什么中国需要可持续发展?吴志强用一组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18%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中,超过80%的人生活在农村。而32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近一半。在过去的32年里,有超过30%的中国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中生活,这个数字是美国总人口的2倍,日本总人口的4倍。而到2040年,预计中国城市人口将再增加30%左右,达到75%。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之快让人惊讶,而城镇化带来的高能耗也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吴志强指出,与GDP的增长相比,高能耗与城市污染之间的相关性更高,也就是说,城镇化比经济增长对能耗的影响更大。从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前12名的国家排放程度来看,未来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的碳排放需求。
 
“世博会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试验场,在这里我们的每一项技术应用都在践行着绿色环保的理念”。上海世博园区选址城市中心区边缘,如此庞大的工程秉持着“四节一环保”的理念,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因此,我们看到了遍布园区各场馆的太阳能放电装置,看到了旧厂房摇身变成风格独具的新场馆,看到了江水源系统的大规模使用,看到了独一无二的世博轴阳光谷,看到了自然风场的有效利用,看到了水、地、能、物、气五个维度在园区里的循环与平衡。
 
《科学时报》 (2010-8-19 A2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