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成立的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本报记者 黄明明 实习生 王瑾
在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一词最初出现在科技部《2003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中,2005年首次得以正式描述。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将高技术服务业明确列入八大高新技术产业中。
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如何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情况如何?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会议上,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研究员王仰东基于2005~2009年创新基金数据研究,对此进行一一解读。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王仰东介绍,2003年以后,政府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在逐年推进。2008年,无锡药明康德公司在美国纽交所的成功上市,是创新基金在前期探索中支持医药技术研发服务外包的一个成功亮点。
据悉,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自2003年开始对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进行试点,在指南中开始明确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项目。在此基础上,2004年还增加了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业。2005年以后,指南在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六大领域之外,单独增加了高技术服务业。
数据显示,2005~2009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共申报项目522项,其中立项218项,占总项目数的41.76%,累计资助金额达到13605万元。从历年高技术服务业项目申报数量看,2006年创新基金申报数量较上一年有所增长;2007年开始,指南比较规范地明确了部分限制性内容,对于申报企业的要求也更加细化,从而导致申报项目数量较上年有所下降。随着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以及创新基金对于高技术服务业项目申报条件的进一步明确、细化,项目申报数量有所下降。2009年,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企业对于高技术服务业的认识逐渐深化,申报项目数量开始回升。
2009年,科技部对高技术服务业资助额达到6425万元,达到历年最高。
领域分布
据悉,2005~2009年,高技术服务业在各技术领域累计资助金额中,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业居首位,达到4765万元,约占总金额的35.02%;新材料技术服务业最低,为960万元,约占总金额的7.06%。
其中,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项目申报数为212项,立项78项,在6个领域中均居首位。王仰东分析,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业项目申报数量在高技术服务业中一枝独秀,主要因为信息技术服务业是高技术服务业中发展最为成熟,也最容易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领域,这与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很大的关系。
就立项比例来说,环境、资源保护和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服务业相对较高,均达到55.56%。王仰东指出,这说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和能源的重视程度增加。
此外,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节能服务企业特别是开展“能源合同管理”的项目得到重点扶持,增长幅度明显。
区域特征
研究表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最为明显。
王仰东认为,市场化程度是发展服务业的基础,高技术服务业建立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服务业来源于工业化,又服务于工业化。这也验证了高技术服务业是经济增长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规模的产物。城市化发展加速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层次,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比较2005~200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的数据发现,这三个地区申报项目总量达到349项,占全国的66.86%;立项数总量152项,占全国的69.72%;累计支持金额总计9620万元,占全国的70.71%。
其中,长三角高技术服务业各个领域在三个地区中均居首位,这与该区域的产业经济活跃密切相关。泛珠三角地区除电子信息领域高于京津冀地区外,其他领域都处于三者中最弱的地位。
就技术领域而言,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累计申报数量看,长三角比京津冀高约47%,泛珠三角地区居第二位,相对优势明显;在生物医药领域,长三角与其他地区相比集中度高;在新材料领域,截至2009年,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资源与环境领域三者基本持平;在光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三个地区相对差距不大。
现实意义
“高技术服务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为此,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将对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实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发挥重要的作用。”王仰东表示。
首先,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稳定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高技术服务人才。经济增长方式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高技术服务业要实现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和有足够数量的人力资本供给,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而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技术服务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具备一定知识能力的专业人员实现,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系统的产出,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随着关联产业的延伸,高技术服务业将有助于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形成合理、有层次的专业化人才梯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蓄水池”的功能,成为与其服务相关产业发展的人才基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其次,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根本是促进科学技术以服务的形态融入到市场中。高技术服务业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协同环境。一方面依赖于产业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依靠技术贸易的手段如技术市场、产权交易等来实现。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推动科学技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快速应用,并会促进技术市场将科技成果真正以商业化、市场化来实现,有助于技术交易、产权交易的繁荣发展,实现技术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再次,高技术服务业的出现,可以通过计算高技术在服务贸易的合同金额,获得科技对于产业经济的直接贡献量。同时,由于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高技术的服务会产生对相关产业带来的经济增值,由此就可以获得科技对产业经济的间接贡献量。这将有助于将科技在产业经济中的隐性价值,通过技术服务贸易的形式显现出来。
《科学时报》 (2010-8-18 B4 区域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