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栖经济开发区: |
|
完善科技研发产业链打造中国科技企业总部基地 |
|


□本报记者 黄明明 通讯员 周麦玲
经过几年的积淀和探索,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发展战略转型,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科教研发产业两大产业集群,开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基于此,2010年上半年,雁栖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提升,已形成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开发区内1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8 亿元,同比增长20.84 %;实现出口交货值3.72亿元,同比增长30.92%。其中,规模以上28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78亿元,占开发区总产值比例由2008年的15%提升到36.6%;销售收入由14.5%提升到36.2%;税收由11%提升到26%;利润由8%提升到19%。
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史宗祥对《科学时报》记者表示,开发区将继续以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区为依托,建立怀柔科教产业差异化发展的示范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循环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区域会展影视等产业的互促发展模式,建立高效的科技创业孵化器,打造新一代科技创业中心和科技企业总部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仅2010年上半年,开发区内三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实现成功上市。
据悉,碧水源公司、大北农集团、科锐公司上市募集的资金有很大部分将用于雁栖开发区生产基地的扩建。目前,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工程进入了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将于近期投产,三期工程也将适时启动。
此外,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市场拓展、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规模迅速增长。四维、奥瑞金等怀柔本土企业也正在积极谋求上市,随着入区企业资本运营意识的逐步加强,开发区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契机。2010年4月22日,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评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亿元级重点培育企业”。 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年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领域,但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单个产业总量也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尚未形成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
史宗祥透露,雁栖经济开发区下一步将实施“五十百工程”,力争5年至10年内,培育超5亿元的科技企业20家、超10亿元的科技企业10家、超100亿元的科技企业1家,科技上市企业15家,开发区科技企业经济总量超300亿元,园区经济总量超500亿元。
科技研发集聚效应初显
自2009年6月12日院市合作协议签署以来,已有中科院15个研究所24个项目、有研总院10个项目和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试验与检测中心共35个科教产业项目签约入区,总占地面积1652亩,计划总投资72.88亿元,建筑面积达到119.92万平方米,科技研发聚集效应初显。
目前,中科院首批项目电子所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研发基地、力学所钱学森国家工程科学实验基地、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等3个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进行内外装修,预计年底投产。第二批项目空间中心空间有效载荷研发基地、网络中心云计算中心、声学所网络新媒体与音频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12个项目正办理前期审批手续,预计年底开工建设。第三批项目地质地球所、微电子所、生物物理所、山西煤化所及北京中科锐思科技有限公司DSP芯片产业化基地等9个项目已于上半年签约入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大科学装置项目中科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基础与前沿科学基地)已完成初步选址工作,正规划建设方案。有研总院怀柔分院项目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项目已进入征地程序,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试验与检测中心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在办理报建手续,预计年底前开工。
史宗祥表示,围绕中科院的产业化项目,开发区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基金,积极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系列风投公司落户怀柔,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融资平台。
据悉,开发区将先期启动由北京市长城伟业投资开发总公司、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所属公司及中科智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投资公司,对中科院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引导投资,加快推进其产业化进程,落地雁栖开发区。
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总部基地
“适时提出以科技孵化为中心带动科教产业的发展模式,将雁栖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总部基地是开发区未来的发展目标。”史宗祥透露。
史宗祥表示,随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科教研发产业发展正逐步从传统的科技研发与科技制造转向科技孵化,中国正进入以孵化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科技研发型企业成长的发展阶段。中科院研究院所35个科教研发产业项目落地,给怀柔带来的不仅是科研设施、研发人才、科技品牌等资源,更重要的是将给怀柔带来源源不断的自主创新的产业化技术项目、一流的科技创业人才,将形成怀柔区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及核心竞争力,目前科教研发产业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资源落地,构建转型基础阶段。下一步,将进入选择项目资源转化形式与路径、实现资源引进向产业发展转化、实现项目落地向企业落地转化。
据悉,开发区将完善科技研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打造科技企业总部基地。
首先是建立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怀柔分中心,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进程,进一步落实协议签署和分中心挂牌工作。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和技术交易平台,随时掌握科技成果研发动态,引导技术成果落户雁栖开发区。再次是适时启动万方二期建设,建立科技研发孵化器,建立一批中试车间,搭建成果转化平台。集成完善的科技孵化服务体系,向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全面的孵化服务及中试,构建开发区科技创业孵化及中试的服务优势。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质量,做好科教产业发展的政策调研,对科技人才引进、技术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孵化及中试平台)、成果产业化、科技企业上市的政策方面进行探讨,并逐步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
《科学时报》 (2010-8-18 B3 科技 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