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被长江、汉江一分为三,武汉三镇由此形成独特的区域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轨道交通作为“大武汉”多个大型居住组团连接主城的大动脉,它的建设提速和延伸将给这些区域带来新的生命力,促使片区间的商业、景观配套,实现共通共用。
据《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显示,未来7年内,武汉将建成7条包括轻轨、地铁在内的轨道交通线,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这7条线分别为:在延伸现有轻轨和地铁2号线、4号线运行里程的基础上,新增地铁3号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4条线路。
目前,轻轨二期已于7月底投入运营,使轻轨通车里程从现有一期的10.2公里增加到28.8公里,贯穿武汉长江以北的闹市区和众多居住社区,并成为国内最长的城中轻轨线路。此外,武汉地铁的2号线、4号线已全面开建,3号线、6号线、8号线部分站点已启动前期招标,年内将陆续开工。
武汉地铁集团称,武汉将在2017年前完成市内城市轨道交通覆盖,可分担全市公共交通客流量的35%、过江交通的80%,逐渐缓解和改善江城交通拥堵的状况,引导和促进新城区开发建设。
在过江地铁的影响下,鲁巷将成为武昌新的核心商业区。这里规划为7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区,地铁通车后,将使汉口过往武昌变得十分方便。正如长江大桥、二桥催生了中南和徐东商圈,武汉地铁的建设将拉近武昌和汉口的距离,并推动武昌的商业核心进一步向东延伸。
目前,武汉已经开工的地铁线正串联起城市最富有活力的商业中心、写字楼,形成现代服务产业带。在现有地铁线路的设计中,所有站点都要求与周边高层写字楼的地下车库和地下商场连接起来,地铁线周边将成为城市建设投资最大的区域之一。
从城市格局来说,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新区新城的发展。根据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创造城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周边地区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结构体系的城市地区发展思想。随着主城地区的人口趋于饱和,武汉将形成以主城为核心,以新城为支柱,主城紧凑发展,新城各具规模,交通联系方便的城乡一体化地区。(本报记者张林整理)
《科学时报》 (2010-8-18 B1 区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