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陈宜瑜一行到河南省考察,并与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副书记、省长郭庚茂等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卢展工对陈宜瑜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给予河南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卢展工说,中原崛起不仅对中部有带动效应,对东部和西部有承东启西作用,而且对全局发展也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因此河南在区域经济布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些年河南上下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中央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但总体来讲,河南在科教方面还存在规模偏小、层次偏低、人才偏少的问题,希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继续加大对河南的支持力度。河南走科学发展之路,核心是科教兴省,希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对河南项目支持、人才培养继续关注的同时,对河南人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面给予指导。
陈宜瑜说,备受各界关注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乘此东风,来郑州与河南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商谈交流“十二五”期间科教事业发展,十分高兴。为河南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帮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河南广大科研工作者,今后能多提意见建议,多申请重大研究项目,基金委员会将竭尽全力支持河南科教事业的发展。
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局长孟宪平介绍说,近年来,河南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较快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去年河南申请面上项目1451项,获批152项;今年申请1765项,已获批209项,增长幅度37.5%。去年面上项目获资助资金4948.1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已达到7133万元,增长44.16%。去年申请青年科学基金678项,获批88项;今年申请975项,获批148项,资助资金也从去年的1699万元跃升到今年的2897.1万元,增长幅度高达70.52%。
尽管增长迅速,但河南获得的资助率却并不高。孟宪平表示,河南获得的资助主要集中在面上项目,在体现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方面却严重不足。基础研究缺乏创新平台、特色学科建设不足是制约河南未能获得更多基金支持的主要原因。 (柯伟)
《科学时报》 (2010-8-16 A4 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