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廖洋 郭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8-10 21:8:49
青岛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蓝图
 
□本报记者 廖洋 实习生 郭娇
 
能源的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青岛是一座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为减小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青岛市推出了未来2至10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宏伟蓝图。
 
未来:潜力大、优势明显
 
据青岛市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青岛将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四大新能源。
 
目前,青岛市风能资源较丰富的沿海、山区和海岛区域已被列入全国沿海风能开发区域范围。据了解,青岛市现已核准风电装机容量20万千瓦。其中,2010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的风电装机容量为9.9万千瓦,目前已经运行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64万千瓦。
 
青岛市太阳能资源较丰富。据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小时,2009年太阳能光热热水器应用面积和太阳能光电应用面积分别为400万平方米和1600平方米。
 
另外,青岛的海浪、潮汐、海风、海水温度差都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在发展海洋能和地热能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如华电集团青岛发电厂海水源热泵项目于2004年建成使用,供热面积达1871平方米;鲁能住宅区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项目,开发面积82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省的能源折合标准煤为2万吨。
 
在发展生物质能方面,青岛市重点发展沼气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据统计,目前青岛约有80万农户适宜发展沼气,可产沼气量达3.11亿立方米,相当于49万吨标准煤;同时,已核准的小涧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万千瓦,将于2011年二季度投入运行。
 
市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青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科研、企业、区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科研力量强。青岛拥有一流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在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培养了大批新能源领域的人才,研发出大批科研成果。
 
二是新能源企业多。大唐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到青岛投资,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配套企业为基础,专业化分工为纽带,技术创新和科研人才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同时,逐步形成梯次拉动和产业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青岛市海岸线长817公里,交通物流优势明显,拥有海、路、空、铁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对外联系便捷,对内辐射力强;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以及整套设备的进出口便捷运输成本较低,在生产成本和服务水平上具有优势。
 
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青岛将结合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到2020年,青岛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3万千瓦,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90万吨标准煤,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5859吨、二氧化碳14万吨、二氧化硫7347吨。
 
青岛市还将努力争取国家级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落户青岛。到2020年,青岛市计划形成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装备制造、工程示范”四位一体的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据了解,在具体发展四大新能源方面,青岛市发改委制定了明确计划。
 
在风能方面,青岛将加快建设较大规模风电场,带动风电机组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同时,加快发展大容量风电装备制造业,鼓励发展风力发电机、塔架、机械传动、运行控制、风机变频、输变电机组等产品,支持大容量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在太阳能方面,青岛将重点推进太阳能光热、光伏两大产业的发展,鼓励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自主研发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光伏海水淡化制备系统等技术,建设与城市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和景观照明示范工程。青岛规划在平度和莱西分别建设一座容量为0.50万千瓦的并网光伏发电站,总计容量1万千瓦。
 
在海洋能方面,青岛将更加注重研发海水源热泵技术,开发和生产利用海洋能的相关设备,拓展浒苔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到2012年,青岛将实现使用海水源热泵制冷、供热的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到2015年,实现使用海水源热泵制冷、供热的建筑面积将达到80万平方米。此外,青岛还将积极开发海浪、潮汐能电站,选择合适场址,适时开展示范工程建设。
 
在生物质能方面,青岛大力发展生物秸秆和垃圾填埋场沼气利用工程。有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实现装机规模11万千瓦。
 
保障:三方护航
 
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为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青岛市重点从资金、科研、市场环境方面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
 
青岛将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扩大财税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能源产业等方面完善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新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同时通过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基地、科技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形成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创新体系。通过开拓新能源市场、建设产业标准体系、管理新能源发电并网等方式,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科学时报》 (2010-8-11 B4 区域 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