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都不正经》,张发财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价:27.00元
在中国西南一个叫南宁的城市里,他以一位名为陈芳茗(这个名字还颇为文绉绉)的平面设计师的身份生活着,与几个朋友合开一个广告公司,偶尔去公司晃晃,晚上则常常跟朋友们在这座城市各个酒吧、咖啡馆以及KTV喝酒。然而,大多数时间,他都“宅”在家里,一边翻着已经泛出霉味来的古籍,一边从里面摘出稀奇古怪的段子发在微博上,在网上,他有一个知名度很高、并且很俗的名字——张发财。
□本报记者 钟华
用正经的态度写不正经的事
“首先你不要被张发财这个俗气的名字噎住了,他知道你每天身背250斤重的道德炸药,因此他存心用这样的网名预支你的不屑,帮你卸掉身上沉重的道德炸药,你应该感谢他才是。事实上张发财不仅是个马甲替身,而且搞历史八卦,都是他剩余精力的发泄。换言之,扯历史之淡是他的副业,把副业搞得如此老少咸宜、红红火火、粉丝汹涌,存心让许多吃历史饭的人下课失业,这是个比250斤道德炸药更加值得注意的维稳新动向。”让作家冉云飞如此热捧的张发财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不如我们先看看那些让他知名度如此之高的历史小八卦吧——
1896年尼古拉二世加冕,5月18日在霍顿卡广场发小礼品,人挤人发生了大惨案,一共踩死4000多人,伤者无数。这天李鸿章也在,他觉得俄国官员幼稚极了,这种事情怎么能跟沙皇报告?瞒下去得了!
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跟爱因斯坦的关系不错。袁家生孩子爱因斯坦还去随礼了,吃没吃红鸡蛋俺不知道。
钱钟书对杨绛说:“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其实老钱是有个婚约的,女方是叶公超堂妹。不过两人都看对方不顺眼,这事黄了。
刘海粟说徐悲鸿是他不肖弟子,徐悲鸿说刘海粟是汉奸是骗子。两人从年轻时就打,一直打到死。跟两口子似的。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的厚重历史,在他一条条轻巧的不超过140字的微博中,消解得只剩下六个字——“一个都不正经”,而张发财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看似很正经的人的那些不正经的事儿挖出来。”难怪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决定将这些段子结集出版的时候,为这本书起的名字就是《一个都不正经》。
虽说这八卦不正经,可张发财写它们时颇有治学的严谨正经。“我有点怀疑主义倾向。即便是文物和历史记载相互印证的,已经是公论的东西,还是抱怀疑态度。”张发财说,他的八卦95%都是正史有记载的,“我一般不用明清笔记的材料,不可信。”除了正史有记载,每次发微博之前,张发财必定要查各种资料,进行互证。
一不小心“得色”出一本书来
记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的会客厅见到了这位江湖中传说的张发财。纤瘦得有点吓人的高高个子,像很多艺术家一样的长长的绑成马尾巴的头发,可是他一开口那浓郁的东北味,实在不像是在南宁待了10年,倒像是刚刚从赵本山的老家铁岭赶来的。
前一天他带着新书参加了博客天下的读者见面活动,晚上跟京城混微博的文化圈朋友大概50多个胡喝海侃,他们几乎都是在网络上认识并熟识起来的,而这就是他的另一个朋友圈,那个叫张发财的他。
从小被父亲逼着学画画的他,似乎更喜欢拿起家里爷爷跟父亲的藏书来看,而且他从小就发现自己的阅读兴趣,就爱看名人轶事。这兴趣一直到现在仍未改变。学了十几年油画的他,发现在南宁靠画画居然养不活自己,只好硬着头皮去广告公司应聘,天知道为什么,第一家公司居然聘用了他——虽然这份工作只让他干了一个月。他开始自学设计,有一天看到一本《包装与设计》的杂志,其中有几页是介绍一位设计师的作品展览,看完这几页作品,他从此就开窍了。这位设计师就是后来成了他老师的著名设计师陈绍华。
平面设计这一行似乎真是为他这样的宅男设计的。独处一室,只要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和一屋子书。在历史的八卦与设计的灵感中自由穿越。他每天大概能看30万到40万字,不爱吃饭的他,有时候一天连客厅都不去一次。
搬到南宁的时候,他把家里的《康熙字典》、《辞海》、《辞源》这些工具书都带去了。后来就自己买书,“二十四史”、《几何原理》、《大英百科全书》和《剑桥中国晚清史》这些似乎和一般人八竿子打不着的书,他都买,问其理由“我就爱看,凭什么不让我看啊?”真是让人无法反驳。
但是,他用一种“狗仔队”的敏感在这些历史的长河里打捞,自然也就能收获些不入历史学家法眼,或者是被他们视而不见的好玩的东西——
朱自清家里六个孩子每次吃饭都要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饮食的评价,每每不可统一意见于是就打成一团。朱先生说让我来,拎起一个一嘴巴,拎起一个一嘴巴!整个家庭就宁静和谐了。
徐志摩这个名字是21岁出国前他爹给起的。因为他小时候有个叫志恢的和尚摩挲过他的头,他爹想了想,就叫“志摩”啦,真真无厘头。更无厘头的是他有个笔名叫“删我”,嗯,可以给网站做编辑。
看书的时候,他自己都常常被这些内容逗乐了,后来想,索性写在网上,让大伙儿一起乐呵乐呵呗。于是2009年6月,他开始在饭否网,后来到推特网上发表这些历史小八卦,一发就是三四千条。最开始是发以前收集整理的段子。到现在,他每天在电脑旁看书,看到有趣的故事,就跟写读书笔记似的,顺手在网上一发,然后就等着看大家的跟贴,“得色”呗。
扯淡扯出的历史观
尽管他享受着这种在网上得色的快乐,也相当自信这些令人喷饭的搞笑段子都是言之有据的,可是,当出版社的编辑找到他,要给他出版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还能出书?”
他很喜欢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说这书写得太好看了,他谦虚地说:“人家是有自己的历史观的,我没有,我只是扯淡呢。”
其实呢,当编辑把他这部“史上最八卦的正史书”分成“搞、牛、雷、衰、邪、装、囧、扯”这8个部分的时候,我们也能在这些很现代很网络的语言中感受出他看历史的独特角度。冉云飞说张发财用这八个字,“把几千年不堪的中国历史概括完了,没有比这历史的‘天龙八部’总结得更精当而令人震撼的了。”即使你不认同这句话,那么下面宁财神的这句话你一定会毫无异议地赞同——
“在此,我把这本书隆重推荐给所有单身文盲男青年,熟读本书三百遍,你将成为一个看起来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并且对历史有着清晰判断的文史学家。”不过,如果你是一个单身理科男青年呢,你也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著名的公益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各种海报的设计者就是他。
最后,关于张发财这个俗不可耐的名字,记者也终于挖出了一些历史八卦。话说十多年前,当起网络名称还是一件蛮新鲜的事情的时候,他周围那些没啥文化的朋友纷纷给自己起名“魅影独狼”、“风萧萧兮易水寒”,他心想,你们不是装高雅嘛,我就叫发财得了。而那些天天跟他一起喝酒吃肉的朋友,至今还不知道身边的这个哥们儿,就是网上红得发紫的张发财呢。
《科学时报》 (2010-8-5 B4 精神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