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备受瞩目的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正在全国热映,与此同时,该电影的原著小说《余震》也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为大家更好地解读这部电影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余震》的作者是旅居加拿大的著名华人女作家张翎,她表示,《余震》2007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后,曾经有好几位国内一流的导演和她联系,表示对改编电影有兴趣。而最终选择冯小刚,是因为在她看来,冯小刚是中国极少数几个对文字和画面都把握得相当准确的导演之一。
从未到过唐山、也未曾亲身经历过地震的张翎为何会写这样的一篇小说?张翎说,4年前7月末的一天,她在首都机场等候飞往多伦多的班机。“班机因大雨推迟了一次又一次,百无聊赖的等待中,我想起了机场里的一家书店。那天书店里人极多,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手将我轻轻地拨过人流,让我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高处的一本关于唐山大地震纪实类的书,这才猛然想起那天正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纪念日。”回到加拿大后,她仅用了五六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
《余震》被业内认为是“至今写地震写得最好的小说”,曾经多次获得过国内各种小说评奖。此次上市的中篇小说集《余震》还将《向北方》、《空巢》收入其中,均为张翎的代表作。在小说封底,张翎写道:“天灾来临的时候,人是彼此相容的,因为天灾平等地击倒了每一个人。人们倒下去的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可是天灾过去之后,每一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却是千姿百态的。”(钟华)
《科学时报》 (2010-8-5 B1 读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