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包晓凤 龙九尊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8-2 5:24:47
宋维平:为什么大北农能够上市?

 
□本报记者包晓凤 龙九尊
 
“为什么大北农能够上市?”在一个闷热异常的下午,宋维平给记者讲述,一个优势生物农业企业应该怎样去炼成。
 
经历了16年摸爬滚打之后, 2010年3月,大北农集团顺利登陆资本市场。
 
但在副总裁宋维平眼中,“这不算什么成功”。
 
只要有需求都应该去做
 
《中国生物产业》:最近有媒体透露,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将生物农业放在第一位,而生物育种则放在生物农业的首位,这对大北农是个什么消息?
 
宋维平:生物农业还是生物医药放在第一,关系不是太大。生物农业毕竟涉及到国家安危的基础,人得天天吃饭,但天天吃药的可能性不大。国家重视生物农业是明智的,生物育种排在第一位也是对的。我同意这么一个说法:农业增长的贡献,大致有60%~70%归功于品种的改进。
 
这个规划可能会对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利好:税收、融资方面可能有一些利好;也便于我们吸引优秀的人才;最有好处的是有利于我们开拓新的市场,现在还有很多人不太重视农业投入品的形式。化学品、不安全品的投入也很多。发展生物农业就是要发展更多可持续的、绿色的投入品。国家重视的话就必须规划新的政策,大北农开发新的饲料、疫苗就找到更广泛的市场,规模会做得更大一点。
 
实际上,对企业来说,不管有没有国家的政策,只要有社会需求都应该去做。当然,国家重视后,大势会很好,我们就能乘势而上,做得更好。
 
最主要的还是自我发展
 
《中国生物产业》:目前关于发展生物产业的战略思路中,很多战略家提出要“培育一批优势的生物企业”,您觉得一个优势生物企业是如何培育成的?
 
宋维平:最关键的是企业怎么踏踏实实地做好。企业必须是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才能成为一个优势企业。企业和人的成长一样,父母没办法刻意培育一个孩子成为未来的音乐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父母可以做一个计划,但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否则往往适得其反。
 
一个企业要成为优势的企业,企业的老板、团队要有雄心壮志,如果没有,国家咋能培育出来?当然,这不是否定国家的作用,国家应该提供一个适合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政策、文化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并且在企业为难的时刻给予支持。
 
有雄心壮志的企业存在一大批,国家不能只支持一两家企业,而应针对整个产业界。要像重视公务员、干部队伍一样重视企业家和产业工人。要通过制度设计、文化设计、政策设计来重视这个阶层,企业和企业家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从大北农来说,2010年上市,我觉得这不算什么成功。总体上,上市对企业是一个推动是作用,但绝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志,我是以这个眼光看待所有上市企业的。
 
我们企业怎么能够上市了?我的总结是,最主要的还是自我发展很踏实,加上北京、中关村优秀的政策环境。我们的自我发展是主导作用,政策的支持是催化、驱动力量。
 
和国内同行比较,我们比较注重文化、技术、营销模式的创新。有时我们可能会做一些虚的事情,但总体而言,我们80%~90%的精力是非常重视自我力量的发展的。
 
国外生物农业巨头企业发展历程极其复杂。孟山都吞并别人、被别人吞并,前后30多年间反复变化近100次,美国政府没帮它什么忙吧,这是靠企业自身壮大的愿望。
 
像鲨鱼一样站在食物链顶端
 
《中国生物产业》:专家们称,发展生物产业要打造高效的产业链。生物农业的链条如何构成?怎样打造高效的产业链?
 
宋维平:生物农业的产业链脱离不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是用现代生物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链,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参数、投入品。形成高效的、新的产业链,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效率就提升了。
 
生物技术的运用也会产生新的技术链条,例如生物育种,从基因发现、验证和克隆、开发,到产品的发布是传统农业没有的。生物技术应用到农业里,有以下几个环节。
 
基因的发现、验证与克隆,这属于产业链的前端。Ⅰ期开发、Ⅱ期开发、产业化运作,这是产业链下游——这是一个强大的产业链,涉及众多企业、大学、研究所。
 
这条高效的链条怎么去构建呢?前端尽可能多样化、小型化,越往后越集中化、大规模化。但我们国家的模式还没有清晰。
 
基因的发现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财力。六七个人加一些风投,干个六七年就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基因。但开发出产品就没那么简单,下游交给大型企业去做效率会更高。
 
我们国家要做大做强生物产业,一定要扶持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这个产业链很像食物链,越是前端的量越大,越往产业后端量越小。生物农业更具有这种食物链的典型特征,优势企业像鲨鱼一样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我们大北农的策略基本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
 
上市后很多人在盯着你
 
《中国生物产业》:您能否透露一下大北农未来的发展计划?
 
宋维平:近五年我们的计划还是在生物育种、农用生物制品上面。我们还没有纵向一体化的打算,主要还是横向一体化,重点是应用生物技术来发展我们的产品。
 
今年上市之后,我们在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比过去加大了好多倍。招聘了大量的研发人员,条件、科研设备投入也很大。在商业模式上也进行了创新,针对国家农村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我们加大了技术服务的力度。主要想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扩大我们的市场范围,通过技术创新为商业服务模式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技术。
 
我们有一个很实在的目标,希望能做成一个参与世界竞争的农业科技企业。你知道吧,上市后很多人在盯着你。
 
《科学时报》 (2010-8-2 B4 企业·合作)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