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赵致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7-27 21:1:14
百年传播(三)
 
□赵致真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的最大盛事是巴拿马运河的竣工,第二大盛事便要数跨越美洲大陆的长途电话线开通了。
 
早在1908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便宣布把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长途电话作为首要目标,据称耗资竟达到巴拿马运河工程的2倍。2960吨铜线排成4行,沿着13万根电杆跨越美国13个州的高山、平原、沙漠、河流,总长度5500公里。
 
最严峻的挑战是克服信号在长途传输中的损失,加感线圈虽然能有效降低衰减但仍然力有不逮,多亏1904年英国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第一只电子二极管,1907年德福雷斯特发明了在二极管中增加一个栅极的三极管,这种“三条腿的魔术师”能将信号放大千倍,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工程沿线设立了3处电子三极管增益站。
 
1915年1月25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点,跨越大陆长途电话开通仪式隆重举行。时年68岁的贝尔坐在纽约机房,61岁的沃森坐在旧金山机房,重演了他们39年前发明电话的戏剧性和历史性一幕。贝尔对着话筒背诵了那句家喻户晓的话:“沃森快来,我需要你!”沃森则幽默地回答:“我可要5天才能赶到。”美国总统威尔逊从白宫打来电话向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裁维尔祝贺。有位贵宾甚至在致辞中说:“假如1861年有这样的长途电话互相沟通,美国就不会发生南北战争。”整个旧金山世博会期间,跨越大陆长途电话一直在展区对公众开放,传递着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遥远的问候。
 
人类通信史上划时代的突破当属无线电的发明。信号不再沿着铜线的“跑道”以电的速度奔驰,而是离开任何实体支撑,在空空如也的天上以光的速度不翼而飞。1865年,科学巨匠麦克斯韦写出了经典的《电磁理论》,用简洁美丽的麦克斯韦方程式将“电动生磁,磁动生电”的种种复杂关系完全理顺与整合,成为继牛顿之后又一位科学定律的集大成者。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虽然36岁便英年早逝,但他用振荡线圈第一次发射和接收电磁波,验证了麦克斯韦理论并以偏微分方程表达了电磁波的属性。无线通信已经呼之欲出了。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热点和看点便是无线电。可惜大名鼎鼎的“无线电之父”马可尼没有参展,不过和许多其他重大发明一样,无线电也有着好几个众口不一的“父亲”。除了特斯拉、波波夫之外,德福雷斯特也不遑多让。听说尼亚加拉大瀑布观景塔因坠落冰凌损坏周边建筑而必须拆除时,德福雷斯特无线电报公司便以1万美元将它买下并高高耸立在圣路易斯世博会新奥尔良广场入口处,参观的人群可以乘坐两部电梯登上这座91米高的无线塔。
 
除了成为圣路易斯世博会的地标,无线塔上的机房还能以每分钟30个词的速度把世博会新闻发送给地方报纸。特别引人瞩目的是现场受理无线电服务,游客可以一边俯瞰世博园全景,一边把电文从天上发给芝加哥、堪萨斯、奥马哈、斯普林菲尔德等地的亲朋好友,机房里噼啪作响的电火花神奇而壮观。德福雷斯特的无线电报在圣路易斯世博会一枝独秀并荣获金奖。就在圣路易斯世博会开幕前夕,英国《泰晤士报》租用香港商船海门号作为专用新闻船,安装着德福雷斯特的无线电设备开赴日俄战争前方,3月15日将第一条战地新闻从黄海水域发送到320公里外的威海卫基站,72天来共发送海战实况报道1万多字,《泰晤士报》因此占尽先机,无线电和德福雷斯特无线电报公司也更加名声大噪。
 
马可尼回避在圣路易斯世博会的“客场”和老对手德福雷斯特一争高下,却把战略基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早在1899年,马可尼的无线电信号便跨越了英吉利海峡,次年发明“谐调式无线电报”而拿到著名的7777号专利。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在加拿大纽芬兰通过风筝上的接收天线捕捉到了微弱的“滴滴滴”声,这是3380公里外的英国南部海滨宝尔都发射台送来的莫尔斯电码S。首次跨越大西洋电报发射成功使人们确信无线电信号能克服地球的曲率传播。
 
1907年10月17日,新落成的马可尼塔开通了第一条商用越洋无线电报,头天就发送了1万字电文。1909年马可尼和德国布劳恩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而在圣路易斯世博会上出尽风头的美国德福雷斯特无线电报公司却因股票投机陷入困境,最终于1912年破产并被马可尼公司兼并。这一年,马可尼还受到全世界的感激并史册传芳。4月14日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无线电报务员布莱德和菲利普斯连续发出了求救信号。当时的国际莫尔斯电码通用标准刚刚把CQD改为SOS。英国邮轮卡帕西亚从93公里外收到信号后全速赶赴现场,从冰冷的海水中救起711个幸存者。英国内务大臣塞缪尔说,真正的救星是马可尼和他的无线电。痛定思痛,1914年签订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条约》规定,所有轮船必须配备无线电设施并24小时开机值守。
 
如果说无线电报仍然只是点对点的通信工具,那么一个人同时对千百万人的讲话,便成了完全新型的大众传媒——广播。1934年芝加哥世博会开幕时,组织者煞费苦心,请美国海军司令伯德从南极发来广播信号,作为启动世博会焰火燃放的指令。那时美国三分之二的家庭已经拥有收音机,伯德赴南极探险没有忘了带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音员墨菲,不断在《小小美国》专栏中跟踪报道一路的行止和见闻。墨菲也同时从南极发来对世博会开幕的祝贺,当年广播电台的名嘴甚至比影星更加受人追捧。芝加哥世博会举办前夕,新当选的总统罗斯福在各大电台开设了系列专栏《炉边漫谈》,成为家喻户晓的广播品牌。通过直接和公众海阔天空的闲聊,罗斯福充分展示了儒雅的风度和亲民的形象,对激励全国战胜经济萧条,以及此后得以连续12年执政,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38年万圣节之夜,CBS主持人威尔斯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曾让几百万美国听众误以为是真实的新闻节目,以致造成空前的社会恐慌和混乱。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广播巨大的影响力和应有的责任感,美国政府明令禁止了此类引发社会动荡的节目。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专门设立了广播通信馆,美国和欧洲的各大广播公司纷至沓来,业余无线电协会也积极参展。这是美国男孩子大批成为“广播迷”和“发烧友”的时代。广播的诞生至少追溯到1906年圣诞节前夜,费森登从马萨诸塞海岸发送经过调制的无线电波,让船上听到了一段《圣经》朗诵和小提琴演奏。美国最早正规注册的商业广播电台是威斯汀豪斯公司1920年10月在匹兹堡开办的KDKA。阿姆斯特朗则是世界广播发展历史上永远的骄傲和伤痛。这位早慧的天才发明了“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的再生式电路和本机振荡产生的超外差式电路,却在和大公司的12年专利权诉讼中落败而一贫如洗。阿姆斯特朗没有气馁并取得了更大成功,将载波信号的振幅调制改进为频率调制,发明了抗干扰、高保真的调频广播,然而再次被无偿占有并打输了官司。
 
1954年1月31日,万念俱灰的阿姆斯特朗戴上礼帽,穿好大衣,从13楼公寓纵身跳下,结束了智慧而苦难的生命。遗孀玛丽恩不屈不挠继续上诉,直到1967年美国法庭才最终翻案。阿姆斯特朗获得爱迪生奖并被列入美国名人堂。“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也许从来“清官难断专利事”,也许背后总有隐情和玄机。1943年6月21日,美国最高法院撤销马可尼最重要的1904年美国专利,宣布特斯拉早就注册在先。而旷世奇才特斯拉此时已经在贫穷潦倒中去世半年了。一部发明史中有多少佹得佹失,俏成俏败,那些个糊涂案恐怕是永远都无法算清的。
 
(未完待续)
 
《科学时报》 (2010-7-28 A3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