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蔡丽丽 王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7-27 6:13:21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安徽大学构建全面的创业教育体系
 
□通讯员 蔡丽丽 王佳
 
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毕业两年的吴后召每天都在自己这家“东海蓝蓝大学生服务部”中高速运转着。最近,他正在谋划着毕业生这块市场,正在进行的“毕业生经济”项目目前已有10万多元的销售业绩。
 
吴后召是安徽大学200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他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直接选择了创业,成立了这家创意设计制作公司。经过两年的经营,小吴的公司已初具规模,8个人的团队年营业额可以保持在50万元左右。除了吴后召,安徽大学还有许多毕业生不走传统就业道路,在毕业当年或者几年之后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吴后召说,自己创业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在安徽大学期间接受的教育和学校的帮助。
 
安徽大学秉持“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理念,明确将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以课堂教学、创业竞赛、创业基地和社团建设等为抓手,不仅传授大学生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注重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思路,把创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选择,培养学生可以作为未来创业者、领导者的开拓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为未来的创业者作好知识储备
 
严格的学术训练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帮助大学生们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决策能力和较好的情商。安徽大学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实践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等内容整合,开设相关课程,革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安徽大学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创业指导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内容,保证每一名在校生都能接受不低于10学时的创业知识课堂教学,汲取创业理论知识。就业指导课开课5年来,惠及学生5万多人。目前,安徽大学涉及创新创业类课程已达到23门。
 
安徽大学还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把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注重通过实战演练方式进行创业教育。自2006级开始,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同学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组建了4个广告公司,已经承接中安在线、四福珠宝、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等企业和组织的广告业务。通过这种创业演练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深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安徽大学还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品性对大学生们产生直接影响。吴后召说:“创业避免不了与人交流、沟通,给人留下诚实可信的良好印象对创业起步者来说非常重要。这一点我很感谢我大学的辅导员沙文。大学四年,他一直教导我们要踏实做事,老实做人。”
 
安徽大学还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就业与创业科研工作,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安徽省教育厅职业生涯规划课培训、联合国大学生KAB培训等课程,使教师逐步适应并承担创业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为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创业竞赛及创新创业基地:以实践习成创新创业能力
2010年5月31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在北京落幕,安徽大学高量等四位同学组成的“秦时明月”团队以“I style创意纪念网店”荣获全国一等奖。谈到此次比赛,这支队伍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获益的不是拿奖那喜悦的一瞬,而是‘痛苦’的学习过程。策划能力、审美能力、抗高压能力、创新能力,这些才是我们参赛最重要的收获。”
 
多年来,安徽大学坚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ERP企业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企业竞争沙盘模拟大赛等层次高、影响面广的国内外学生赛事,同时结合校内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合力打造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学生创业竞赛体系,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2009年,安徽大学开设“大学生赛飞创业指导培训班”,这是一项基于公司创建和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培训,也是一项针对中小规模企业发展的企业家理念培训。赛飞培训以其生动活泼的互动教学方式、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参与,进一步丰富了创业教育的形式。曾接受过7天赛飞培训的2006级金融学专业的朱骏逸同学说:“培训期间,既通过正常上课的形式讲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又通过游戏、活动锻炼企业家所需具备的思维方式。与阿里巴巴的马云等企业家的交流更让我受益良多。”
 
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安徽大学校企联合,广泛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实习基地。目前,安徽大学与安徽省轻工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昆山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共38家企业单位建立就业创业教育基地,与来安县、舒城县人民政府等10县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为学生接受创业实践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学校还依托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安徽大学科技园等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并通过多个部门、多种渠道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支持,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社团建设:大力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安徽大学立足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及创业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锤炼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安徽大学凌云创业社、市场营销协会、研究生创业服务中心等为学生分享创业经验、探讨创业技巧、学习创业知识、解决创业难题、获得创业支持提供良好平台。
 
安徽大学凌云创业社社长卢书浩介绍说,凌云创业社积极开展“期货大讲堂”、“SYB创业培训”、策划书撰写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知识平台和探讨空间。
 
安徽大学连续举办了7届“安徽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节”,以创新创业讲堂、“挑战杯”、创新创业实践等板块和创业者沙龙、企业家进校园等各类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安徽大学还依托启航工程、磬苑讲坛、文典讲坛、校友报告会等品牌活动,广泛邀请知名校友、社会各界创业人士来校开展创业讲座,拓宽大学生创业视野,及时了解当前创业热点。
 
以创业带就业:共同创建良性循环模式
 
“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创业精神应该渗透于大学生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模式中。创业活动要求大学生具备自信、独立、勤奋、果敢、诚信与创新等精神特质,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安徽大学就业办老师朱海涛这样表述他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这位曾经凭借《王院墙大塘城鱼精养项目》夺得2004年“挑战杯”全国银奖的获奖选手,现在在安徽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咨询指导工作。
 
安徽大学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进行相关培训,提供实践平台,积极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同时继续跟踪、扶持、帮助创业学生。安徽大学的创业教育为未来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知识储备的平台、一个能力历练的熔炉。毕业同学成功创业之后又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和学校,提供就业岗位,支持创业学生。目前,这种良性循环模式的价值已经得到体现。
 
吴后召的东海蓝蓝大学生服务部现有3名成员毕业于安徽大学,2名毕业于文达和高新电脑学校。吴后召说:“在公司发展和成长的同时,我们在各高校提供一批勤工俭学、工作实习岗位,尽自己能力不断地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同时,大学生的加入和参与也使公司充满朝气和活力。”
 
《科学时报》 (2010-7-27 B2 校园)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