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王璐 张思玮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7-22 22:36:36
检验科室:从报告简单数据转向提供有效信息

 
科主任简介:
 
毛远丽 主任技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解放军第302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主任。全军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特邀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染病病原实验室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擅长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建立、筛选、组合、临床诊治意义的评估。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科技计划、军队“十一五”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总后优秀中青年技术保障专家等荣誉。
 
科室简介:
 
解放军第302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实验室。设有门急诊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分子生物检验等六个专业组。负责全院门诊、病房、特殊保健的所有临床检验工作,同时还是北京市传染病网络实验室,担负着战时机动卫勤保障、平时反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军地传染病的病原筛查、确诊任务。2008年在全国传染病医院首家、军队第二家通过国家“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认可,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
 
□本报记者王璐 张思玮
 
《科学与健康》:作为一名临床检验医学中心主任,结合你多年的工作经验,如何理解“检验科”三个字?
 
毛远丽:对检验科的理解应该有两个层面:狭义上,它应该属于医院的技术保障科室,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以方便临床的诊治。广义上,检验科发展到现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化验室”、“实验室”,它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学科——检验医学。而成为一种学科就意味着检验科室不仅仅只是为临床提供技术数据,还要参与到病人的诊治过程中。
 
《科学与健康》:与国外一些先进的检验科室相比,你觉得国内医院检验科室的发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
 
毛远丽:对医院科室水平的评价应该主要从管理、技术、人员团队等几方面入手,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评价。对国内医院检验科室作整体评价的确很困难,我觉得应该分层地进行评价,这样更科学、合理。
 
在我国,大部分三甲医院的检验科室,大多已达到或接近了国外先进的医学实验室水平。而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的检验科室发展水平则相对滞后。同时,我国检验科室发展水平的地域性也比较明显,经济发达省市中心医院相对较好,而经济落后地区则相对有一定差距。
 
《科学与健康》:请你谈一谈在科室的管理上,有哪些创新之处?同时发展“瓶颈”是什么?
 
毛远丽:302医院是全军传染病医院,医院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是特色还是比较鲜明的。我们始终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工作宗旨,围绕着宗旨我们在业务上提出了六个字“快、准、稳、特、新、全”。
 
所谓的“全”,是指临检中心围绕着医院的感染性病诊治开展种类全面的检查项目,以更好地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所谓的“新”,是指只要针对感染性疾病有了病原学的检查,我们就尝试建立方法开展起来;而“特”是指我们医院是军队和北京市传染病网络实验室,可以说对传染病的检验是我们科室的特色;对“快”字的理解,既包括检验标本的时间快,效率高,又包括我们检验科室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强。一般来说,上午8:30之前送来的标本,我们都可以在11:30出具报告结果;“准”、“稳”是指对检验结果的要求必须精准,最大力度避免误报、错报的出现。
 
在科室的管理上,我们注重培养科室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多途径地开展科室文化活动,如组织了羽毛球比赛、游泳比赛、歌唱比赛等。从意识上培养以科为家、科荣我荣的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室文化。
 
至于说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受到专科医院的限制开展项目不够全;特色项目不够突出;新技术方法、科研学术水平不够高。
 
《科学与健康》: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一直是业界和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毛远丽:我觉得实现更好地沟通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检验科室人员、临床医生都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背景,互相学习了解对方领域的知识。其实,沟通的前提必须是双方有知识上的储备。另一方面,从目的来看,不管是临床科室还是检验科室,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患者,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诊治。
 
《科学与健康》:302医院的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在具体的工作中如何实现信息化?
 
毛远丽:信息化给我们科室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从刚开始手工编号、手工记录出报告到如今实现了实验室检测全过程的报告无纸化,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最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检验报告的误差率;此外,对生成数据的再利用,可以为科研教学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目前,医院已经实行滚动式检测、报告,从检验项目选择到条码生成,再到检验信息的双向传输,直至最后发送检验报告,整个过程通过HIS和LIS的无缝联接实现全过程信息化和无纸化。
 
《科学与健康》:对于未来,作为临床检验医学中心主任,你有什么样的规划呢?
 
毛远丽:我们的总目标是以满足临床和患者需求为牵引,以建立传染病实验室生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诊断和辅助诊断项目的“快、准、稳、特、新、全”检测为特色,以确立科室的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创新管理模式为手段。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管理科学,人员精良的国内一流、国际水平传染病诊断实验室的总目标努力。
 
《科学时报》 (2010-7-23 B3 检验医学)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