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舒金元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7-15 21:48:29
宇宙有起源吗?

 
■舒金元
 
支持大爆炸学说有两个基础理论:一是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离我们而去即宇宙在膨胀。二是背景辐射即大爆炸的余热。
 
先看宇宙在膨胀。在1912~1917年间,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用望远镜在天文台观测天体时发现:在他观测的15个星系中有13个有红移现象,也就是说,除仙女座大星云和另一个星系正奔向我们之外,其他13个星系都离我们而去。
 
星系的红移就是星系离我们而去,就是宇宙在膨胀;星系的蓝移就是星系向我们而来。红移是退行即宇宙在膨胀;蓝移是前行即宇宙在收缩。这是什么宇宙?
 
最要紧的问题是,星系能代表宇宙吗?星系的运动就是宇宙的运动吗?
 
我们先要问:什么是宇宙?宇宙是指在空间、时间中运动着的一切。空间、物质、时间是宇宙的三要素,这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但又是独立存在的。
 
先看空间。无论我们是用肉眼还是射天望远镜,空间是如此真实地存在着。
 
再看物质,无论我们是用肉眼还是用显微镜看,物质是如此真实地存在着。
 
我们再看时间,无论我们用肉眼还是任何科学仪器看,我们永远也看不见时间,可是,时间确是存在,并且,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觉时间的存在,这是什么原因?时间看又看不见,摸又摸不着,但却能感觉到它,难道我们的感觉有问题?不是,是宇宙的问题。
 
我们感觉时间存在,是因为物质包括我们自己都在运动着,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属性,也就是说,物质在运动才会有时间,物质不运动就不会有时间。
 
宇宙起源的关键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没有空间就没有物质,物质不运动就没有时间。这就是说,宇宙必须要有空间和物质,它可以不要时间也同样存在,但是,时间是确实产生了。
 
为什么会产生时间?是因为有了物质的运动。空间是不运动的,也就是说,空间可以是静止的,物质也可以是不运动的,但现在宇宙的物质都在运动着。
 
为什么物质会运动?它从什么时间开始运动的?这才是宇宙起源,也是我们现在的世界由来的实质问题。
 
我们再看星系的红移。星系的移动实际上就是物质的运动,它和空间是联系着的,但红移决不是空间更不是宇宙的膨胀。空间和物质虽然是独立的,但它们是共存的形成了宇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空间是空间,物质是物质,物质可以看得见,也摸得着,但空间能看见却摸不着。物质的运动不能说是空间的运动。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础,物质是空间存在的方式,它们互为依存成为宇宙。
 
我们可以观测到物质的运动,如物体移动,物质会变大变小,但我们却观测不到空间的运动,更看不见空间在变大变小,空间有大有小也只能是取决于空间中物质的密度。空间本身不可能变,因为空间是永恒的。
 
我们最多可以在容器中得到真空,却无法让空间变大变小,科学实验怎么也不能使空间拉伸或者缩小,我们也永远观测不到空间在拉伸、在缩小,怎么可以看到光的波动就说宇宙在拉伸而膨胀呢?
 
星系是数十亿至数千亿颗恒星及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的称谓,星系的主体结构是星体群,无论如何,星系还是物体(物质)。物体的运动包括其膨胀怎么能够就说是宇宙的膨胀呢?
 
我们知道,物质有大有小,如原子,如星体。也就是说,物质是有质量有数量,空间有质量有数量吗?
 
正因为物质本身有质量和数量,它才能自己运动,它才能演化到今天的宇宙样子,从基本粒子到旋转气体云再到星体,从生物到动物再到人类全是物质演化的结果而不是空间演化来的,空间参与演化是因为物质的演化需要空间,没有空间物质的演化无法进行。
 
正是有无限的空间,物质的演化才会无穷无尽。你才会看到,有数不清的亿亿颗星体在宇宙的空间中遨游,但是,所有星体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从每一颗星星到星系都不是错摆乱放的。它们不可能像大爆炸理论认为的那样可以乱动,可以前行,可以退行。
 
所有的天文学家对星体的观测永远也看不到正常运行的星体会直行,对星体来说,直行是死亡之行,不是陨落就是被吞噬。因此,根本就不存在着退行。也根本观测不到有退行的星体,而大爆炸理论却可以以光的波动来推断星系在退行。
 
事实上,红移是不是和距离有关都是个问题。如一个双星系统的轨道平面与我们的视线平行时就会出现一个子星离我们远去,则谱线发生红移,而另一个子星会向我们而来,谱线则为蓝移。如果两颗子星横过我们的视线时,谱线就会合而为一。
 
有的天文学家就认为:类星体的红移与距离无关。
 
即使星系在退行也不能说宇宙在膨胀,对于宇宙结构来说,还有更大的天体单位,天文学家进一步的天文观测如此确切地表明:星系都相抱成团。面对如此铁铮铮的观测事实,大爆炸的理论者无言以对,却还在哄小妹妹似的: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而去——银河系将成为一座孤岛——小心织女嫁不出去。
 
为什么星体不会有退行呢?因为,任何在空间运行的星体都是有规律的,星体的运行不按照天体运行的规律,它就要消亡。
 
这个规律,我们可以从星体的形状上得到证明。
 
所有的恒星及大行星都是近圆的。在太阳系中,直径大于100公里的小行星基本上都是近圆的,而小于100公里的小行星的形状就不规则。
 
为什么所有的大行星、恒星都是近圆的呢?而不是四方形、长方形或其他形体呢?
 
那是因为星体要运行。是星体运行的需要所规定的,你必须是圆体,否则,你就不能在太空中生存下来,为了生存,星体一定要长成圆体,长成圆体的星星才算长大成人了,它也才能娶妻嫁人。而融入星系的大家庭中去。
 
这个规律,也可以从星体的运行上得到证明。
 
所有的恒星及大行星运行的路线都是近圆的。不仅恒星,不仅是长大了的行星,就连太阳系上的慧星也是如此。在太阳系中,慧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有三种:双曲线、抛物线、椭圆。而只有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慧星才能存活下来,那些在抛物线和双曲线上运行的慧星统统地到了太阳旁边就一去不复返了。
 
为什么所有的行星、恒星都必须走近圆的路线,而不会走直线呢?那是因为走直线的这些星体就会离开星系这个大家庭,离开了家,星体就无法生存下去,为了生存,星体就必须旋转而不是直行。
 
那为什么星体的形状要近圆,运行也要近圆呢?因为只有近圆的形状才能旋转,也只有旋转起来,才能形成惯性运动,只有惯性运动才能保持运动的和谐长久。
 
星体必须旋转,这是自然法则所规定的。这也是所有的天体观测所证明的。星体只有旋转,它才能生存下来,因为是旋转,星体永远都在那个近圆的轨道上运行,从而,它始终都在那个地方,而决不会前行得无影,退行得无踪,除非它走向消亡。(关于什么是自然法则,参见《惊人的发现》第一辑《规律》一文。)
 
整个宇宙的演化是同一的。
 
我们知道:人类世界能够世世代代生存下来,是因为人类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同伴,否则,人类就生存不下来,星星亦是如此。因此,这个规律,还可以从星星的生存方式上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所有的星体都是不可以独立生存的,也就是说,任何一颗星都有它的同伴及家族星体。长大后要生存下来,必须找到它的同伴,在茫茫宇宙中要找到同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是一颗行星,就必须碰上一个有与你的抗力相对的恒星,同伴的引力把你吸引住,你就一定会与同伴跳起迷人的太空旋转舞。正是旋转,星体的位置才会相对不动。正如太阳一样,它的位置永远都在那个相对的位置,一直到它消亡为止。
 
而大爆炸理论所言的星系却会互相远离,却能够离开它原来的运行范围又红移又蓝移,又退行又前行,这不天下大乱了吗?
 
再看大爆炸的“余热”。“余热”就是微波背景辐射,也称为“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宇宙起源于“原始火球”的大爆炸,于是就预言:既然有威力无穷的爆炸就会留下遗迹,因此,就有射电天文学家在宇宙中探寻这种“余热”,可是天文学家未能尽意,倒是美国的两位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荪在1965年意外地发现了在太空中有一种奇怪的噪音。时运颇佳的两位工程师是在工作中发现的。为了避免卫星通讯受到如无线电噪声源之类的干扰,两位工程师架起了具有高灵敏度的定向接收无线系统,在他们估计了所有的噪声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了有一个无法消除的噪声,大约相当于3.5K的噪声温度。这种赶不走的噪音没有一定的方向,更无周期性,这说明它不是来自太阳,它来自哪里呢?
 
工程师不知道,但却有人知道,美国的科学家迪克就知道,因为,这种噪音正是迪克的研究小组苦苦寻找的大爆炸的“余热”,一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一个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皆大欢喜,两位工程师得到了最高的奖赏——诺贝尔奖;迪克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大爆炸理论的奠基人。多么动听的神话般的科学故事。
 
怎么不是神话?为什么会有星体、星系?星体、星系又是怎样形成的?连星体、星系形成的机制都不知道,却能够知道星系红移是宇宙在膨涨。
 
怎么不是神话?“星系都离我们而去”,“我们”只是在小小的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所观测到的辐射,却变成了只有在古代、中世纪才会有的以地球、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观。
 
怎么不是神话?为什么天体都要旋转?为什么天体一定要在近圆的轨道上运行?天体运行的机制都不知道,却知道天体运行了137亿年。
 
连眼前天天看到的自转和公转都不知道是为什么,竟然能看见137亿年前的大爆炸?望远镜呀!
 
天体观测如此鲜明地告诉我们:无论是恒星与行星之间或是恒星之间,也无论是星系与星系之间或是星系带之间,所有的星系及其星体都是分布在空间并被空间所分隔,空间是空间,星体是星体,怎么可以把星系的动说成是宇宙在动呢?星系动了那部分空间也动了吗?这不是神话,还有什么是神话?
 
一边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边是科学神话大行其道,令人惊讶的是,在科学昌盛的今天,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会相信这种永远都蹦不出去的井底之蛙之见的地心、日心说。
 
大爆炸理论在科学实验上也根本就无法提供证明,因为实验无法证明空间在拉伸在缩小,因为空间根本就不能可大可小,只有物质才可能可大可小。正是因为科学实验无法证明宇宙空间在膨胀,大爆炸学说只有拉出科学观测。可惜,两个观测数据都是来自于能量:一是红移、二是辐射。大爆炸理论只能拉出能量而不见物质,因为,根本就观测不到宇宙在哪里膨胀,就连辐射来自于哪个地方,来自哪个星体星系都还不知道,怎么会知道宇宙在膨胀呢?
 
什么叫科学观?科学观就是物质观,一切脱离了物质的观点、理论都可以受到质疑,同样,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也脱离了物质的起源。因为宇宙起源的核心问题就是物质的问题。
 
正因为不知道物质为什么会运动,为什么会有能量,宇宙起源的研究者才会抛出大爆炸理论。然而,大爆炸理论是美国人的创造发明,他们却不会花大把的美元去搞那种没有把握的粒子对撞,只有欧洲人才会一往情深。任何光、任何波、任何辐射都是物质运动的产物,没有不变的物质,也就没有不变的能量。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体、星系在运动,每一个星体都有不同的物质结构,从而就会有不同的能量,这都是物质及其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一定的能量来自于一定的物质结构,辐射亦是如此。“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自于什么物体?来自于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呢?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又会知道它来自于那个猜想?!
 
因为宇宙根本就不存在起源,所谓的起源只有物质运动的起源,正是物质的运动才有了时间,才有了今天的世界。物质在不停地运动着,天体也必须不停地运动着,不运动天体就要停止它的存在,正是各种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天体就必须释放它的能量,不同结构的天体就会有不同的能量,光、波、电等都是各种天体释放能量的表现,从而就会呈现辐射状态。因此,在太空中就会有不同的辐射,天体如此之多,在太空中就会有如此之多的辐射,如太阳一样,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它就必须释放它的能量,太阳的能量表现在光射,当太阳运动越激烈的时候,它释放的能量就会越大,光射就越强。太阳随着它释放能量越多,它的末日就越近,没有任何的天体可以无限度地释放能量。因为,所有的天体都是物质的产物,作为天体能量的辐射亦是如此。
 
在宇宙中,任何辐射都是天体运动的产物,都是两力交锋的结果,所谓的微波背景辐射也决不会例外。
 
宇宙为什么没有起源?宇宙为什么是无限的?这是由它的空间和物质及其运动所决定的。1.无限是因为任何光速在宇宙或者说在空间的任何位置都到不了空间的边或界,因为空间本身就没有边没有界……2.空间是不变的,它无所谓大或小,因为它不能被拉长或者被缩小。3.空间的无限才会有物质的永恒运动,才会物质不灭,才会能量守恒。正因为空间是无限的,宇宙就不会有中心,也不可能找到宇宙的中心。所谓的地心、日心以及还会出现的星系中心等学说都是虚拟的。4.正因为宇宙没有中心,它才会没有边,也没有界,不存在着有边或有界而无中心的宇宙。如果宇宙是在膨胀就一定会有中心,或者有边有界。
 
正是空间的静和物质的动,空间的不变与物质的变的对立统一才使得宇宙奇妙无穷,因此,只有物质的变才能谈到所谓的宇宙起源。
 
(本文摘自《惊人的发现》第二辑,有删节)
 
《科学时报》 (2010-7-16 B2 科苑走笔)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