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刘传雷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7-15 10:28:58
“千秋帝国”的兴衰图景

《第三帝国的兴起》,[英]克里斯·毕晓普著,李本明、薛蕾、王熙玲译,重庆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定价:39.80元


《第三帝国的灭亡》,[英]戴维·乔丹著,吕胜利、姚宝珍、王姝琦译,重庆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定价:39.80元

 
□刘传雷
 
建立千秋不朽的第三帝国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美梦,却也是整个世界的噩梦。
 
1933年1月30日,那个年方43、留着查理·卓别林式的胡子的人,那个年轻时维也纳的流浪汉、一战中的无名小卒——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从此,希特勒带领着疯狂的纳粹高举万字旗走上了“千秋帝国”的罪恶征程。此后没多长时间,欧洲各国的空气中就开始弥漫着呛人的战争气息,这种气息甚至穿过欧洲大陆一直弥漫到干燥的非洲大陆。毫无疑问,这个极权主义帝国存在的12 年零4个月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的历史时期,而黑暗的大幕从希特勒那富有煽动性的就职演说中悄然开启。
 
希特勒的帝国从谋划到1939年侵略波兰而开始走向战争的不归途,历时近6年。在这6年里,第三帝国的军队从东打到西,从北打到南,几经征战,最后却落得个元首自杀,柏林被攻陷(希特勒曾想在这里建立一个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这6年是第三帝国在穷兵黩武中走向巅峰和末路的6年,也是盟军和苏联从“绥靖”,甚至纵容协同,走向殊死搏斗的过程。在克里斯·毕晓普的《第三帝国的兴起》和戴维·乔丹的《第三帝国的灭亡》中,详细记述了1939~1945年间的帝国轨迹。
 
作为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克里斯·毕晓普在《第三帝国的兴起》中,跟随当年纳粹军队征服欧洲和北非的脚步,再现了二次世界大战最初3年的战争进程。他以其丰富的军事知识和详实的历史资料,向读者展现了宏观历史背景下的战争局势,这里的战争不是简单的军事地图,而是在解读对峙双方外交、历史、军事政策的框架下,让人们看到战争背后的深层背景,并且在重点的地方补充战争细节,力图让战争以鲜活的形态独自向人们叙说第三帝国的历史演进。比如说作者这样记述了英国在挪威战役失败后的英国下议院议会:张伯伦一生中最亲密的好友利奥·埃默里引用克伦威尔的话“就你作的贡献而言,你在这个位子上坐得太久了”来指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并宣布“离开吧,我说,让我们和你的合作结束吧!以上帝的名义,去吧!” 再比如很多当时的战争装备,德国的“埃尼格玛”密码机、MG34机枪等、U型潜艇等,英国的“维克斯”轻型坦克等等,甚至是罐装食品。所有这些战争细部都充盈在作者对第三帝国发起的一场场战役之中,从侵略波兰、法国、苏联,轰炸英国本土,到大西洋上的“海上战争”,再到“巴巴罗萨”行动,直至陷入斯大林格勒之战的冰冷泥潭……所有这些都补充着我们关于二战的知识和想象。
 
1942年临近结束时,第三帝国已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希特勒的军队在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等大将的率领下取得了巨大胜利后,膨胀速度第一次放缓。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德军在北非和苏联战场接连失败,德国防线开始出现了缝隙。就在这一年,盟国的战争力量不断增强。美国的参战,意味着美国强大的工业力量即将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加之防线缝隙的不断增大,第三帝国的大厦从这一年开始出现坍塌迹象。
 
戴维·乔丹的《第三帝国的灭亡》记录了这一坍塌的全过程,全景式呈现了第三帝国的衰亡:从1942年末开始,一向奉行“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在北非遭遇强敌——蒙哥马利和巴顿,从而陷入困境,最终兵败北非;随后墨索里尼的防线被盟军从西西里岛撕开了一个口子,他的末日迅速降临,轴心国的链条出现断裂;而欧洲战场的东线,苏军通过游击战争挺过最艰难的时期,开始全面反攻、迅速挺进;而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上的非常规鏖战让希特勒头疼不已;大西洋海面和水下的较量从始至终,直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从1942年就已经开始的“轰炸德国行动”使得德国重要城市笼罩在盟军战机的轰鸣声中……直至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7日凌晨两点41分,艾森豪威尔总部在莱姆斯的所在地的一所学校里,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三帝国最终崩塌。
 
值得称道的是,在这两本书中都收录了很多珍贵的战时照片和地图,其中《第三帝国的兴起》中收录了40幅颇具权威色彩的地图和70余张照片;而《第三帝国的灭亡》中则通过一幅幅照片和地图向人们展示正义之战最终胜利的图景。所有这些照片不仅捕捉了历史瞬间,当你看到倒死在路边小沟中法国士兵的照片时,它们成为历史向现实闪现的光线所在,通过它们,我们得以直观感受已逝的二战硝烟及其残酷。
 
希特勒曾在其自传《我的奋斗》中提到一种民粹主义的说法:一个帝国崩溃的原因在于血统的混杂,以及种族的堕落。然而,他的帝国最终崩溃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这两本书遥望那段远去的历史和硝烟弥漫的欧洲大陆及其周边,那里曾经呈现过疯狂的第三帝国图景。
 
《科学时报》 (2010-7-15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