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行勇
长期以来,陕西省作为我国科技资源的战略聚集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是陕西省,也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今天及今后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践中,陕西能否建成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国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成败的关键。近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科技资源及其共享情况调研后认为,亟须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制度体系。
科技资源及其开放共享现状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通过对陕西省210家单位的调查统计,有单价2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966台(套),集中分布于部属高等院校、中央在陕科研院所、省属高等院校和省属科研院所,分别占总数的39%、30%、16%、12%。现有的陕西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采用信息网、协作网两种管理模式,其中协作网共拥有61家网员单位的293台(套)科学仪器设备,价值4.84亿元,占到信息网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总数的5.6%。
科技文献资源 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高校、院所和专业文献机构,其中高校系统文献资源购置费占全省文献资源投入量的85%以上。已构建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SNSTL);拥有各类文献6600万条;注册用户近5000人;文献检索500万次;原文提供35万页;西安镜像站用户访问量、原文检索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8个镜像站首位。
科学数据资源 已经建立了“陕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基本框架,完成了“一个门户网站、两个数据中心、三个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同时,“秦巴山区中药指纹图谱”等6个专业数据库正在建设中。已拥有数据近10万条,汇集了5大类824个国内外数据库信息,平台访问量已经超过10万人次。
自然科技资源 自然科技资源主要包括植物种质、动物种质、生物标本、岩矿化石标本、人类遗传、微生物、实验材料、标准物质八大类资源。陕西省以实验动物为起点,开展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同时,结合陕西省产业发展需求,微生物菌种资源、动物种质资源、植物种质资源等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也正在积极筹建。
重点实验室 截至2009年底,陕西省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专业专项实验室10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0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8个。
主要做法及问题
陕西省自2007年始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科技强省战略以来,一直积极探索科技资源优化整合方案,加大科技资源建设投入力度,科技资源条件获得了明显改善,推动了陕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步伐,产生了一批富有成效的科技成果。
“13115”科技创新工程,即在10个重点领域,组织30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名牌产品;在重点行业和企业支持建设100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重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扶持10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重点支持建好50个科技产业园区,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园区产业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到“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
从总体上看,目前陕西省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水平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较低,不能适应陕西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科技能力继续提升的瓶颈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重建设、轻利用现象;二是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三是科技资源共享的安全机制尚未建立,影响在陕军工企事业单位资源的开放共享;四是科技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投入不足。
对策和措施
实践表明,在“13115”工程实施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互通共享”措施对统筹科技资源是行之有效的,是探索出变科教大省为科技强省,依靠科技带动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之一。
调研专家组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为陕西省提出了几点利用好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进步的建议。
调研专家组认为,陕西省一方面努力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以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为基础,立足关中—天水、面向西部,建设“中国西部科技资源中心”,一方面尽快建立科学的共享机制与运行机制体系,并要做好下面六方面的工作。
首先,建立共享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陕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资源建设与开放共享的规章制度,明确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在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的权责,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
其次,建立行业技术联盟,推进科技资源信息化。以陕西省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为目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建立行业技术联盟。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已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统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建立相关数据库,创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等服务系统。
第三,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激励机制。对由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开放利用的实行双向补助制度,对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利用自有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开放利用的给予奖励。
第四,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建议增加对科技资源共享绩效评估与监督方面的职能。制定《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绩效评估管理办法》等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奖优惩劣。
第五,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安全机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制定《国家军工科技资源安全等级分级分类的相关规定》及实施细则。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大力推动军工科技资源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第六,发挥好省科技资源中心的作用。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作为全省科技资源集成利用和开放共享的工作平台,应紧密围绕陕西省的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业、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够调动各类科技资源拥有单位积极参与资源开放共享的规则,以部省合作为契机,将其建设成为辐射整个西部的区域性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科学时报》 (2010-7-15 A3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