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欢欢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GE公司在印度建立了研究中心。而其时中国的经济前景、市场潜力、人才储备,完全具备建立研发中心的条件,甚至超越印度。
这种对印度“偏心”的做法让当时在美国GE全球研发总部工作的陈向力很不服气。为此,他联合了十几个华人科学家,隔两三个星期就要聚会一次,卯足全力促进GE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
2000年,陈向力拎着两个大箱子,放弃在纽约的舒适生活,回到中国,白手起家,在上海见证了GE第三个全球研发中心——中国研发中心从无到有的过程。
他当时的想法简单而强烈:建立GE中国研发中心,为中国经济腾飞助一臂之力。这种想法演变成了如今GE中国研发中心“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
如今,GE中国研发中心成为GE公司4个全球研发中心之一,也是国内极少数具有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每年完成100多个研究项目,其中约1/3为基础科研项目。现有研发人员1400多人,60多个拥有世界一流设备的实验室,其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包括洁净煤、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在内的清洁能源;海水淡化与水处理;包括纳米材料、晶体、陶瓷,材料分析等的材料科学;电力电子和实时控制;先进制造技术等。截至2009年底,GE在中国的研发人员共申请了450余项专利。
近日,在GE中国研发中心成立10周年的论坛上,总裁陈向力介绍了他的“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
10年成长“为中国”
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让世人开始关注全球经济东移的趋势。
而这10年,也正是GE中国研发中心从诞生到成熟的10年。这10年,GE中国研发中心传承了总部“反向创新”(reverse innovation)的精神,学会以自己的智慧和技能服务中国与世界市场。
提起反向创新,就不得不提外资企业常用的另一种创新模式——全球本土化。在这种研发模式下,跨国公司选择在本国开发优秀产品,然后根据各地的市场情况作一些改动,把它们推向全球。这种方式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在规模经济与本土定制化之间取得最佳平衡。规模经济是实现最低成本的关键所在,而本土定制化则是取得最大市场份额的必备要素。曾几何时,全球本土化模式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如果按照当时大部分跨国企业的做法,陈向力也可以选择这种路径:帮助GE在中国发展制造业和采购,将美国做的项目拿一部分到中国来做,把GE技术带给中国客户,在全球研发中担任配角。
但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强大的消费力正日益体现出来。陈向力认识到,只把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基地是一种短视行为。他决定,首先是支持产品本地化,将产品拿到中国生产,用两年时间让研发人员熟悉产品工艺和技术;第三年开始,中国研发中心就可以操刀产品更新和升级,逐步完成让中国研发唱主角的转变;最后就能实现基于中国市场的设计并销往全世界。
当GE中国研发中心达到2000人规模时,陈向力发现,中国研发中心的技术创新氛围已成为能够保证今后长期增长的一个新动力,一个“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逐渐成形,并得到了GE总部的大力支持:自2008年起,GE累计投入7500万美元专项基金用于“在中国,为中国”项目。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在该基金支持下成功开发了包括便携式超声探伤仪、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低成本CT等产品。这些产品诞生于本土的研发团队,最初专门为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开发,而后从中国走向世界,在欧美市场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骄人的业绩。如CT如今获得了超过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其中2/3在国外销售。
陈向力总结道:“最开始的时候以本地化为主,有点像研发外包,到现在采用这种反向创新的模式之后可以把产品从零开始完全本土化,我们以自己为主,对市场的接近程度大了很多,所以研发人员请进来和走出去非常重要,这是我们模式里最大的变化。”
在这样一种研发战略之下,无论是中国ARJ21喷气式支线客机项目的系统集成,C919大飞机项目,还是青藏线及主干线Evolution铁路机车的技术支持项目,处处都有GE的身影。
陈向力说:“我希望中国不仅仅是全世界引人注目的制造工厂,同时也是产品研发和创新中心。”
因此,当GE现任CEO伊梅尔特由衷地感叹“中国是GE的第二故乡”的时候,陈向力并不感到太大意外。在这里,GE找到了一条通向未来的“中国智造”新路径。
“绿色创想”推动能源创新
在被问到GE中国研发中心今后10年的突破和创新点在何方时,陈向力首推能源领域,力争做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和煤炭接近。
据记者了解,GE中国研发中心进行研发应用的各项技术均遵循“绿色创想”的理念,与目前中国“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涵盖了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和水处理、电力系统、安防、医疗检测、激光加工等多个领域,均以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旨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等问题。
陈向力表示,GE全球四大研发中心各有特点和优势,其中中国研发中心比较领先的是可再生能源、制造技术、电化学技术、材料技术、医疗技术等,“在这些领域我们把中国作为全球的中心”。
GE全球研发总裁Mark Little指出:“实际上,我们从来不把中国研发中心做特别定位,我们认为中国研发中心和其他三大研发中心的地位相同,我们更注重研发的质量和能力。目前,很多项目由中国研发中心提出,也由中国研发中心的同事做出来,比如在医疗、能源领域都有这方面的例子。”
据悉,目前,GE中国研发中心自主开发的风能并网技术、煤气化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低成本海水淡化及零排放技术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获得突破的同时,研发中心也打造出了本土的顶尖团队。
Mark Little表示,GE非常看重环保,在“绿色创想”的框架下对环保的投入日益增加,研发产品的数量也在增加。他透露,GE过去5年间对“绿色创想”框架下的研发投入已经翻倍。
“我们对GE中国研发中心取得的成就非常自豪,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更多的成就。”Mark Little说,GE总部今年对中国研发中心的投资将会更多,并正在积极增加人手,继续扩大发展中国研发中心,也在考虑在中国其他地区成立更多的研发中心。
《科学时报》 (2010-6-30 A2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