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观洺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6-23 14:47:4
中关村内存涨跌诡异 IT市场呈现震荡先兆

三个月前,“内存怎么涨得这么快?”
 
两个月前,“内存何时才能停止涨价?”
 
一个月前,“内存什么时候才会降价?”
 
随着暑期市场的增温,中关村电子市场又蠢蠢欲动。按照以往惯例,暑期DIY装机需求会有所增长,经销商们会提前在上半年淡季时备好一批主流配件。但是自去年以来,三大件市场当中的内存价格却一反常态,屡屡上演急涨急跌的悲喜剧。
 
以DIY装机市场上出货量最大的2G DDR2 800内存单条价格为例,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时还曾高达360元,一月之间又跌落了100元左右,尽管如此目前270元的价格也比一年之前最低点99元的劲爆价高出了将近3倍。内存市场如此惊心动魄的变化,让中关村商家们感受了一把坐过山车的滋味。
 
内存波动
 
直接影响DIY销量
 
“五一”小长假刚过,商户小李就开始抱怨:“这几天的攒机量比起往年来有了很大的下降,这其中内存的价格虚高是很重要的原因,离谱的内存价格以及高昂的显卡价格都很大地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这样的现象其实自从去年内存价格开始上涨时就已显现出来。”
 
通行IT市场的摩尔定律,却与近一年来的内存产品市场发生背离,是何缘故呢?业界普遍的结论是,造成内存频繁波动的原因是去年年初内存颗粒大厂奇梦达倒闭造成内存颗粒价格不稳,但是一年过去了产能供需关系应该趋于稳定,急涨急跌的内存作为市场风向标,又反应出怎样的市场信息呢?
 
其实商户小李早在去年年初时就嗅到了内存价格要大变的风声,他的一些老乡甚至在涨价之前还囤了一批货。但小李还是担心内存走势不稳,并没有贸然跟进。虽说少赚了一大笔,但小李仍然认为,除非看到确切的涨价势头,否则即使有了涨价的小道消息,他也不会跟风囤货的,因为在中关村里几乎每个内存商家都吃过囤货的亏l,“内存价格一日三变简直太正常了。”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内存产品DDR二代是2007年时开始进入市场的,到了2008年时,DDR二代产品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因此内存厂商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加剧,而当时国内市场需求低迷,内存厂商纷纷以降价来抢夺市场。这一轮价格战之后,也造成了2008年底时DDR二代产品的一个市场价格低点,1G产品当时售价仅为70元左右,2G产品也不超过100元。
 
而之后的一年,内存的行情走势被中关村商家们称之为“诡异”。小李说:“虽然现在内存的价格已经回落下来,不过销量却并未因此有所提高,市场依然处于冷冻期。根据这一年的走势,渠道商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但也还是有人少量地囤货。我们都估计,DDR二代内存近期下调的可能性也不大了,除非等DDR三代内存成为市场主流型号时,DDR二代价格才有可能继续下调到150元或者更低,不过等到那时它的市场比重也已不大了。”
 
同时,鉴于DDR二代内存的飘忽走势,商家们也已经开始引导用户选择DDR三代的产品。小李表示,目前某些品牌的同等规格的DDR二代内存价格已经超过DDR三代,同时市场上支持DDR三代的主板也越来越丰富,因此用户们对新产品的认同度也更好一些。
 
“其实,一条内存的市场价格是卖100块还是卖500块,和我们商户的关系都不大,因为我们的价格都是受制于厂商,留给我们的利润也是有限的,我们商家只是挣个走量的钱。内存价格的波动如此之大,对于内存厂商的市场份额影响也不小。就是因为去年内存颗粒价格暴涨,甚至让三星内存扭亏为盈。所以内存市场这点事儿,说来说去还是厂商们竞争的结果。”
 
内存涨价
 
或许只是IT震荡的先兆
 
最新的消息显示,考虑到成本压力上涨,主要的几家笔记本代工厂商相继表态要上调代工价格,由此也给笔记本厂商带来涨价压力。惠普、戴尔等笔记本厂商可能考虑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价,宏碁甚至开始了该公司产品5年以来的首次涨价。
 
纵览整个IT产业链,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上游厂商的因素往往决定着它的市场表现和发展方向。对于内存市场来说,内存厂商的上游是存储颗粒厂商。据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内存上游配件制造所需的原材料出现短缺是造成内存走势跌宕起伏的直接原因。
 
“除了存储颗粒以外,生产内存所需的所有原料都在加价,每一个环节都在涨价,包括工厂的人力成本。”这是内存厂商威刚对于产品涨价的正面回应。同时,由于内存产品价格素来就偏低,很多内存厂商都是在负利润生产,于是厂商往往会通过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来应对低价,长期下来就造成“生产越多赔钱越多”的怪圈。“直到内存大厂奇梦达首先倒下,内存价格全面上涨也就随之开始了。”
 
据专业人士分析,2008年时IT市场整体的低迷让内存厂商都叫苦不迭,其中三星和现代都因此受到了冲击,三星电子到2008年第四季度陷入亏损。当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蔓延时,三星非但没有减少内存颗粒的生产,还开始大打价格战,希望以低价策略来进一步压缩竞争对手主要是台系厂商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局势下,台湾内存厂商酝酿重组,希望以一个巨型内存颗粒厂商来对抗三星。但是随着市场的回暖,这些存储颗粒厂商并不愿意继续将自己的利润维持在最低点,从而进行了新一轮的价格调整,希望能够将价格调整回原来的价格水平。内存颗粒出现涨价态势,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让台系厂商的重组同盟不攻自破,再加上欧美经济逐渐恢复,台系厂商的原有库存被消耗殆尽,而三星在这一回合中不赔反赚,扭亏为盈。
 
实际上,IT产品价格因上游原材料缺货而涨价,早已是条铁律。2009年年中IT市场曾出现大面积缺货,就曾经造成了短时间内的市场价格波动。而今年以来包括金属材料、塑化、包材全都上涨,再加上某些厂商的供应链不顺,导致供不应求,从而造成了内存产品持续一年多的涨价。
 
“去年电脑市场的缺货潮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对上游制造的影响,当时为了实现自救,各大制造企业不仅纷纷裁员,更是调低了原来的生产目标。整个2009年上半年,不少工厂都在收缩减产,内存产品去年年初的那一轮涨价应该也是受此影响。另外,持续到今年的原材料缺货涨价和一直蔓延于上游制造工厂的用工荒,也造成了内存价格居高不下。”中关村某配件批发商如此认为。
 
尽管惠普、宏碁等厂商宣布产品提价的缘由是富士康等代工厂薪资水平提高,造成人力成本增加。但据某品牌电脑厂商透露,人力成本在IT产品价格比重仅占5%左右,不应该成为影响市场价格的主导因素。他认为,目前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退,各电脑品牌在市场上争夺仍十分激烈,通常来说哪个品牌率先涨价只会让自己陷入不利的竞争局面,除非市场利润的确低到了难以维系的水平。
 
而中关村渠道商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普遍认为,内存涨价或许只是IT市场面临震荡的一种先兆,DIY市场未来的出路并不明朗。“现在来中关村装一台配置相当的台式电脑要比去年贵出两三百块钱,而这其中还有不少配件如液晶显示器其实还跌价了,由此能看到内存、显卡等配件的涨幅该有多大,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在这10年间都是前所未见的。”
 
《科学时报》 (2010-6-26 A1 中关村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