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蓝皮书:2010年》即将发布 |
|
北京软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期 |
|
□本报记者 张林
2009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2350亿元,同比增长15%。北京软件与服务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按照合同登记额,全年实现出口规模达10.09亿元。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北京市科委指导,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和北京市信息化促进中心编写的《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蓝皮书:2010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即将发布。《蓝皮书》预计,2012年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2010年北京软件产业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2012年软件产业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
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逐年上升
2009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初步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软件研发中心和软件产业聚集区。
《蓝皮书》指出,当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2350亿元,其中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882亿元(工信部统计口径),同比增长19.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07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市GDP的9.3%,成为首都重大支柱性产业。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的构成主要是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分别约占40%和30%。
在企业发展方面,北京拥有传输、软件、IT服务、信息服务等各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构成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2009年,北京获得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已达642家,占全国的17%。
2009年,北京软件产业利润总额为229亿元,同比增长28.1%,平均利润率为12.1%,其中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利润总额为234.4亿元,平均利润率为12.8%。
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5%。截至2009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37.8万人。
《蓝皮书》指出,与2008年相比,2009年北京软件企业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总数、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专利授权均有所增加。其中,软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总数为1992件,较2008年增长38.6%;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达1654件,增加76.5%;专利授权数达1408件,增加60%。2006年,平均每6家软件企业新增一个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2009年,平均每2家软件企业新增一个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
在软件企业技术收入主要来源方面,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占47%,技术开发收入占22%,技术转让收入占1%,其他技术收入占30%。
在研发投入方面,2009年,北京软件企业研发投入总计217.3亿元,是2006年的1.66倍,占软件企业业务收入的11.6%。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企业内部科技活动支出比重最大,约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87%。科技活动经费筹集资金中,企业资金占比重最大,达到89%。
国产基础软件应用难
局面未改变
《蓝皮书》通过对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结构领域分析指出,目前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仍以行业应用和系统集成为主。其中,国产基础软件已形成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在内的完整的基础软件产品体系,位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国产基础软件规模小、布局分散、应用难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2009年,北京国产基础软件实现营业收入4.06亿元,比2006年增长35.6%。其中中间件收入占总收入的51%。
在信息安全方面,2009年北京信息安全产业实现业务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26%。信息安全产业仍以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产品为主,总计达到70%的市场份额。以完全免费的产品(免费产品且免费升级病毒库)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的出现,表明信息安全产业处于转型之中。
在工业软件方面,2009年北京市工业软件企业实现业务收入64.8亿元。工业软件研发类企业业务收入为工业软件的主要构成,占市场份额的57%,其次是工业软件集成类企业和从事代理业务类企业。
在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方面,2009年,以互联网服务为主的北京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实现业务收入383亿元,仍是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较快的领域。其中,数字内容加工整理、在线娱乐平台、数据处理服务业务收入分别占24%、23%、19%。
《科学时报》 (2010-6-23 B4 区域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