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靳军 张行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6-20 23:21:18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在杨凌开馆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一角 靳军 张行勇/摄
 
本报讯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的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在杨凌农林博览园正式开馆。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生朝、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武学等领导和知名农史专家出席了开馆剪彩活动。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全馆展览面积4000平方米,为目前展示内容最为系统的农业历史博物馆。农史馆按照历史顺序布展,分为原始农业厅、三代农业厅、汉唐农业厅、宋元农业厅、明清农业厅和近现代农业厅六部分,系统、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辉煌成就。
 
原始农业厅通过原始农业工具、生活器具等实物和图文资料,清晰展示了我国原始农业起源、发展的地域性特色。三代农业厅通过土地私有化、生产方式转变等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壤与物产、农时与物候等人们对农业科学的认识,金属农具的出现、农用动力的应用、农田水利的发展等生产力发展三大板块,突出反映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由原始向传统过渡的大变革特征。汉唐农业厅通过小麦的推广与作物结构变化、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成熟、铁犁牛耕的普及、畜牧业之盛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饮食文化的发达、大型综合性农书问世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农牧业融合、中外农业科技交流的盛况。宋元农业厅通过水田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江南农田水利、园圃业商品化、棉花引种及传播等六个部分,系统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重心南移后以稻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为核心的发展状况。明清农业厅通过耕作制度的变化、基塘农业的出现、土地的开发利用多元化、农业科技的运用及发展等板块,介绍了这一时期农业精细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特点。近现代农业厅通过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农用动力由畜力向机械化过渡,近现代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等,清楚反映了在西学东渐影响下我国农业进入转型期的基本特点。
 
博物馆还通过周人迁徙路线图、杨凌地貌巨幅照片及后稷雕塑,特别介绍了杨凌作为中国农业发祥地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中国农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该馆综合运用了文字、图片、实物、雕塑、光电以及场景再现等多种手段,其中历代农业工具、种子、生活用品等农史实物达到2000余件,包含历代珍贵农史文物500余件。
 
(靳军 张行勇)
 
《科学时报》 (2010-6-21 A2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