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想要健康,一是心胸宽,二是多运动,三是爱好广,四是有所为。”——张颖
张颖 女,外交家、文艺评论家。1922年出生于广州。1937年抗战爆发不久即赴延安,鲁艺艺术学院戏剧系首期毕业生。1939年调重庆任中共南方局文委秘书、《新华日报》记者、《群众》杂志编辑、新华社驻南京特派记者。
建国后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1955年调北京任剧协书记处书记、党组书记、《剧本》主编等职。1964年调外交部,历任新闻司、西欧司副司长,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政务参赞。1983年以中国驻美大使馆大使夫人身份随驻美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出使美国。
□本报记者 姜炯
几次约见张颖,都未能如愿。去年因为她去深圳“越冬”,后来又顾忌老人家的眼疾和腿疾。终于在6月初的一天,敲开张颖位于东交民巷的居所大门。
虽然近些年老人家添了眼疾和腿疾的困扰,但对于一位年届九旬的老人,她的身体状况算是相当好了。“现在每天还要阅读5~6小时,昨天,我才第一次用拐杖。”老人说,“虽然快90了,但我的心理年龄至少要年轻30岁。”实际上,张颖超出同龄人的身心状态,还是老伴章文晋去世之后的事。
年轻时曾是“林黛玉”
张颖年轻时是个病秧子,整天病恹恹的张颖,曾被称为“林黛玉”。1958年,张颖在“反右”运动中被整,在一次在念检讨的时候,张颖晕倒在办公室,被抬到医院急救。当时她高烧41度始终不退,甚至摸不到脉搏,一度住在协和医院。她回忆说:“在协和医院住院时,和很多人住在一个病房。心脏病最怕吵,我于是提出回家养病。”
解放前,张颖是周恩来同志在重庆的四个主要助手之一。这次突发心脏病的事情传到了总理那里,周总理嘱咐当时的国务院专家局局长齐燕铭:“听说张颖同志病得很厉害,你找时间去看一看。”在齐燕铭的帮助下,张颖住进了北京医院。
治好顽疾,从此笃信中医
“这一住就是一年。”张颖感叹道,“高烧三个月不退,人极度衰弱,贫血,眼睛也看不见了,一点声音都会让我心跳加速。”张颖消瘦到只有30公斤,不能坐也不能站。后来,她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邓颖超大姐请一直给自己看病的老中医蒲辅周来看我。”
蒲辅周为张颖开出药方,只有四味中药,主要是西洋参。因为不用再吃西药发汗,张颖舒服多了。
1960年,张颖的病情逐渐好转。“完全是蒲老的药起了作用!”张颖说。1975年,张颖的病又有一次程度较轻的复发。“当时蒲老已经不在了,另一位中医通过类似的手段给我治好了。从此,我就特别信任中医。”
唯一的要求:换个小房子
章文晋同志的去世,给张颖打击很大,她总觉得是自己的护理不周所致,陷入极度的自责中。“北京医院的吴蔚然院长开导我,一定要解脱出来,否则也会步老伴的后尘。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思想包袱就放下了。”张颖说。
为了让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好起来,张颖采取了一系列做法,首先要求外交部给自己换房。原来,章文晋、张颖夫妇住在位于南河沿的一处独门院落,足有三四百平方米。章文晋去世后,张颖觉得自己不该再享受那么高的待遇,而且大房子空旷,没有邻居,更容易睹物思人。钱其琛同志去看望张颖,问她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她说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搬回原来的小房子。
虽然这次换房并不顺利,而且至今张颖仍居住在一套位于二层、东西朝向的寓所,夏天三面暴晒、冬天不进阳光,周边还有嘈杂的马路和宾馆后厨。不过张颖看得很开,她觉得这里至少离老同事们近了。“冬天我可以去深圳子女处过年,夏天就到自己在密云买下的房子去避暑。”张颖说。
离休后开始运动
1991年,张颖才正式离休,医生嘱咐她一定多运动,因为之前的工作太“静”了。但因为有心脏病史,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最初只是在景山公园里走,后来我想爬山,但又怕自己的心脏撑不住。”后来,张颖开始在朋友的陪伴下尝试登景山,逐渐过渡到登顶。“要锻炼首先要持之以恒。那段时间我每天早晨起来喝一杯开水和一杯蜂蜜水,5点半出发,到达景山正好公园开门。然后慢慢爬山,在公园里转一圈之后回家,沿路买菜,中午自己做午饭。我家是去年才开始用全天保姆的。”张颖说。
不到半年,张颖已经可以15分钟内爬到山顶,她感觉运动量还可以增加。于是从景山出来,再到北海。“后来我觉得运动量还能再增加,于是开始爬琼华岛白塔。”张颖说,这样的运动,她坚持了10年。
到了80岁,医生建议她不要再爬山,因为对膝盖会有损伤。于是她开始走平路。张颖习惯长时间走路,去皇城根遗址公园,她会一直走到地安门;或去菖蒲河公园,她会一直走到劳动人民文化宫。
晚年:致力出版,老有所为
现在,张颖把很大的经历放在出版工作上,近年出版了《外交风云亲历记》和《走在西华厅的小路上》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已经完成编辑的《文坛风云亲历记》也即将付梓。正在着手编辑的两本书,一本涉及到戏剧界的统战工作,另一本是关于外事工作中接触的五位美国总统和两位美国国务卿的,这两本书中将会涉及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此外,张颖还想再编一本书,将自己的文艺工作和外交工作生涯串联起来。
现在她每天都要工作5小时以上。除了编书,她还种花、养鱼,并且练习国画和书法。离休后,张颖定向资助社区的两个贫因学生,但多年来从未谋面,只说是一个“老八路”资助的。张颖寓所一进门有一副张颖手书格言,写着“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她说这是自己的家风。“老年人想要健康,一是心胸宽,二是多运动,三是爱好广,四是有所为。”张颖说。
《科学时报》 (2010-6-11 B4 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