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西南大旱、北京近10年来最短春天等气候现象的频发,或许是政府、环保人士等不断的宣传与呼吁,又或许是“后天”的预警、“纳威人”的控诉,终于今天的地球人开始“忧天”了。环保,对于每一个地球人来说,既刻不容缓,也无人能置身事外。读读在第37个环境日出版的《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吧,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拯救地球。

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选自书中插图)
□本报记者 李芸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蜀汉皇帝刘备托孤遗诏上的这句话,着实道出了为善的哲理。对于环保来说,为小善尤为重要。翻开《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以下简称《101》),会发现我们常常忽视的或不以为然的一些小事,“少用纸巾,使用手绢”、“不用时关闭饮水机”等,对于环境有着莫大的影响。
据自然基金会统计,纸巾已经创造了一个高达300亿美元的高利润产业。如按每人两天一包纸巾计算,我国三四亿城市人口中就算有1亿人在用,那一天的用纸量也是5000万包。也就是说每天约有27万棵树变为人类所用的纸巾被冲进厕所或丢进垃圾堆。不仅如此,在造纸和漂白过程中,生产纸巾还会产生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副产品。读到这,相信很多朋友会赞同使用传统的手绢了吧。在我们家里、办公室的饮水机常常是开着电源的,但让饮水机处于保温——加热——保温这种连续启动的工作状态24小时,功率在600瓦的冷热两用饮水机就会耗电1.5度~1.7度。而如果饮水机只是在想要喝水之前打开,相比24小时加热,可节电80%以上,同时也减少因饮水机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00千克/年。有时只是举手之劳,但对环境却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
“随手可做”是《101》的主编及作者提倡的一个理念。该书主编、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说:“在中国做环境保护有多种途径和多个渠道,但是有些方面会被人们忽视。实际上环保跟每个人都有关系,而且对更广泛的公众来说,不一定人人都有机会去做那些惊心动魄的大事,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以做的这些事看似平凡,但非常有意义。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些有价值的、普通人可以有条件做的小事,编写了这本小书。”
虽然名为“随手可做”,但书中提到的101件小事也并不尽如随手关灯这样容易做到,要持之以恒、遇事皆做也并非易事。“101件小事中你能做到多少并不重要,101件也并不能囊括所有的环保举措,也许有的人会做得更多,也许有的人因为现实条件的约束或者特殊的习惯,并不能完全做到。但只要能在这101件里面做1件就比不做有意义。我们倡导的是一种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刘兵说。
宣扬环保的蓝本
《101》并不是一本新书,是早在10年前就出版过的《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以下简称《100》)的修订版。10年前这本小书出版,曾领一时风气之先,掀起过一股在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中保护环境的热潮。不少环保人士、环保组织以此为蓝本宣传环保。
北京市第25中学的陈浩宇老师就是其中一位。10年前,为了给学生讲授德育课本上“保护环境和资源”一课,陈浩宇到书店找参考书,偶遇了《100》。 “在德育课的教材中,保护资源和环境这个内容是从基本国策来讲的,偏理论化,因为课时也有限,光讲理论可能效果不太好,我想如果能把这本书上的内容带进课堂,意义可能更大。事实上孩子们感觉这本书非常亲切。就环保来说,孩子们只有做了、实现了,才会感到快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热爱这项活动。”陈浩宇说。
因为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陈浩宇买了9本书让他教的9个班级的学生传阅。从理论到行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陈浩宇组织学生参照该书中提示的做法,对日常用水中真正使用的水和浪费的水进行统计;组织学生对学校各个环节、各种行为进行分析检查,查找浪费资源、造成污染的漏洞,讨论解决办法;还与学生一同制定保护环境行为量化表,看每个人一天在生活细节中能为保护环境做多少事情……在学过这门课之后,曾有不少班级的学生午餐时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有的学生至今保持着在书包中随身带一双筷子的习惯,这些都让陈浩宇非常欣慰。
无独有偶,刘兵在一次去柏林禅寺游览时还发现,柏林禅寺把《100》这本书全部拆开复印以后贴在庙里,作为面向游人和朝拜者的环保宣传材料。
了不起的大事
10年前,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范春萍担任《100》的责任编辑,对这本书有很深的感情;10年后,任职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范春萍又策划、组织了《101》的出版。范春萍介绍说:“此次再版,书中的条目与时俱进地进行了调整和更新,新版在旧版的基础上更新了40多个条目,未更新的也随着事态发展状况的不同和对问题理解的加深而重新写过。比方说10年前基本不存在盲目购买超大面积住房和私家车的问题,而今天这样的问题很普遍。还有10年前我们未重视的诸如根雕、大树进城、反季节消费、购买羊绒制品、购买珊瑚玳瑁制品等做法对环境的破坏,这一次都加进去了。”
说到新出版的《101》,刘兵说:“尽管过了10年,以行为引导这样一种方式对环保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仍然还是有它的特殊意义,并没有因为10年的时间而过时。今天环境的状况更加恶化了,人们对保护环境的理解也加深了。图书的书名从100件变成101件,其实无论是100件还是101件,都不能将所有的环保生活方式完全囊括,我们要做的是对环境意识和身体力行的环保实践的导引。”
《101》的主编、撰稿人、绘画者都是自然之友的会员,自然之友副理事长康雪特别感慨,她说:“《101》这本小书肯定不能穷尽生活环保的所有可能,我们只是以此发出一些提醒和启发,提醒大家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地以生活中的小事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启发大家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发现和总结更多为保护环境而随手可做的小事。而这,对于整个社会、对于地球家园,就是了不起的大事了。”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刘兵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定价:18.00元
《科学时报》 (2010-6-10 B2 科学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