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政策用尽”这个词的时候,是中关村知识产权局白琳在给企业讲解如何尽可能多地申请知识产权并且尽可能多地享受到国家、北京市、所在区县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的补贴政策,政策用尽,在获得知识产权的同时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再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是北京讯风光通信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经理金梅谈到华旗资讯副总裁祁燕对于政策的精准把握度,“2008年,在祁燕的带领下,华旗通过知识产权贷款贴息、重大专项奖励、税收优惠等政策获得的直接收益在2000万元以上。如果通过市场业务获得同样的收益,至少得保证两亿元的销售额。”
第三次听到这个词是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商务部经理任龙强,他谈到仁创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时说道:“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政策是要被灵活运用的,不仅要用,还要用尽政策,才能助力企业获得巨大的前进动力。”
无论是白琳对于企业的呼唤,还是金梅对老大姐工作能力的钦佩,抑或是任龙强的观点,表明的都是“政策用尽”对企业的帮助,但是,在中关村这片企业沃土上,还有着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中有的享受到了一点支持,也有的还在寻求支持的途中,对于“政策用尽”,他们有着怎样的愿望,业内人士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经验呢?
用尽用活政策
企业心有余力不足
李京梅是博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监,以前一直从事政府相关事宜,2006年后到博彦从事政府事务的她对自己的岗位有着这样的评价,“看一个企业政府工作者的成功,不仅仅看他为企业带来的单纯的现金支持,还要看我们为产业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这番话放在博彦所处的软件外包产业来说尤为贴切。
在李京梅来博彦科技之前,博彦基本没有获得任何的政府支持,李京梅说:“可能由于公司小,但更多的是这个行业本身就没有得到重视的原因。”因此,其他的政府事务工作者职责或许只是和政府多接触,了解到政策并且能尽可能多地解读政策,帮助该企业成功申办到该项基金。但是,李京梅不一样,她需要的是让政府更多地关注软件外包这个行业。曾经一段时间,李京梅成了政府的说客,终于,博彦和商务部、工信部一起,从申请流程、操作办法层面共同商讨、一起努力,参与了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博彦科技加入了中国国际外包投资促进会,李京梅说:“政府事务千差万别,政策分门别类,小企业单独地设政府事务专员,财务上会有困难,要注意依靠协会的力量,帮助自己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京梅和博彦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是在中关村的企业中,却有着很多对于利用政策有着困扰的企业,他们也并不是不曾努力过。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复》,以及随之而来的海淀区“1+20”政策发布,企业第一次感受到了铺天盖地的政策支持。北京中科汇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付海艳认同这种观点,“我们当时很兴奋,和同事一起加班研究政策,最终决定申报发改委的项目。可能是我们解读政策的能力有限,对于结果,我们感到很遗憾,和以前的每一次都一样,无果而终。
李京梅说:“企业是否专门设立政府事务部或者政府事务专员与企业的大小并无直接关系,这需要看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尤其是在软件外包领域,一些很大的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从事这项工作。博彦科技设立了由4个人组成的政府事务部,也是希望能在政策制定的层面就有所参与,从而借助政策的力量更快地发展壮大。尤其是‘千百十工程’的契机,我们更要利用好政策的东风。”
积极借助外力
不拘一格用政策
事实如此,制定政策的是庞大的专家团队,而很多的协会、中介机构解读政策的专家也是来自全国各地,都是集大家之长。如果单凭一个企业的几个人甚至是1个人,显然很难将所有的政策都关注到,也很难关注到某个政策的多个面。北京北航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陈晓娟说:“无论是园区网站还是其他的信息渠道,现在企业了解到政策的几率比前几年要高得多,第一时间了解到基本上难度不大了。从这点上可以说企业的灵敏度很强,但是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问题。”据介绍,北航科技园对园区内企业的服务一般也分为3个步骤:最新政策提醒企业、专家帮助企业解析政策、代办政策申请等。”
陈晓娟也提醒企业,多上政府网站了解政策,主动去听协会组织的专家讲座,有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向专家请教;同时,企业在落实政策的时候,如果觉得会吃力的话趁早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合作,确保企业能享受到政策。
“我们在中关村电子城科技园中,由于水宜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基本上只要朝阳区有什么政策的扶持,就会想到水宜生是不是符合条件呢?这让我们感到万分受宠,也使我们获得了很多的政府支持。”北京水宜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斌说。不过,在海淀园的企业,就很难有这样的优待了。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服务与体系建设处一位工作人员总结到,“目前企业享受政策的情况主要和两种情况相连:一是,选择做政府事务的人是否积极;二是,做政府事务的人是否能找得到正确的做事路径。”
在服体处这位工作人员的眼中,曾经有过一个让她记忆犹新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跑政府很勤力,并不是每次都带着事情来的,有时可能就是路过打个招呼,问句,“我是××公司的×××,最近有没有新的政策呢?”久而久之,整个办公室里的人都记住了这个小伙子以及这个公司,一旦有政策的时候,这些工作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小伙子的公司。因此,那些年,这个公司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很多支持,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这位工作人员回忆说,后来这个小伙子离职,把工作交接给了另一个同事,这个同事就很少走动,电话也很少,慢慢地,再有好的政策的时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想到的也不再是这家企业。最后,这位工作人员也建议企业中的政府事务人员,多关注政府的消息,积极和政府、协会联系,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电话,或许也会对工作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还要建立自己可信赖的中介机构数据库,这样能在最少的人工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保证。毕竟,以企业之力与中介之力做事比较起来有点“以一敌百”的意思,胜算当然会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