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刘丹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6-7 9:7:11
绿色金融助推节能减排

 
□本报记者 刘丹
 
2010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其分支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严把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信贷关,对产能过剩、落后产能以及节能减排控制行业,要合理上收授信权限,并要求对此类项目信贷和融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摸底排查。
 
事实上,各家银行已经在一面收紧落后产能信贷,另一面正大力推进“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悄然兴起。
 
“绿色先行者”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中资银行,兴业银行于2006年在中国首推能效融资项目,2007年签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声明》,2008年国内首家采纳“赤道原则”,2009年落地国内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2010年发行国内首张低碳信用卡。兴业银行已成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的典范。
 
绿色信贷主要指银行在信贷方面控制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项目和支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贷款。
 
上述“赤道原则”,是八年前由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它主要用于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在6月3日搜狐绿色频道主办的第三期“绿色竞争力营销讲堂”上,兴业银行企业金融部可持续金融中心综合规划处负责人黄诗华告诉记者,截至2010年3月份,兴业银行发布的节能减排贷款超过240亿元,支持项目达200多个,分布在中国230多个地区。项目涉及燃煤锅炉改造、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等各方面,覆盖能源、交通、工业、建筑四大节能领域。
 
据兴业银行给出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他们所支持的项目将实现每年节约标煤1300万吨,节水1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00万吨,减少废弃物6000万吨。“这些项目每年减排的温室气体,相当于关闭83座100兆瓦的火力发电站,也相当于北京市7万辆出租车停驶25年。”黄诗华说。
 
“目前这个数字还不大,但其意义不在数字大小。我们一直在探索用市场化的手段来促进节能减排。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而且我们越来越有信心。”对于兴业银行的“绿色前景”,黄诗华信心十足。
 
发现绿色金融蓝海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控制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这被认为是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肇始,而一位业内人士则称此举是“环保部门借了金融部门的一杆枪打污染”。
 
三年以来,这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不为业内人士称道。2010年初,云南绿色流域的创办人于晓刚和国内9家环境NGO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银行业环境记录NGO版》的报告。这份民间报告详细说明了14家中资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履行现状。
 
人们从报告中发现,“厦门海沧PX事件”中,为台资鹭翔集团提供融资的名单上,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榜上有名;金沙江鲁地拉、龙开口两个水电站项目因“未批先建”被环保部叫停,这两个项目资金涉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光大银行——这份长达12万多字的民间报告试图还原中资银行与污染项目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说2007年绿色信贷政策的初衷更多着眼于“控制”角度,即银行在放贷时要纳入环境风险评估,用金融手段卡住污染企业的脖子,那么2010年5月末这剂猛药,将给国内金融机构释放一个重大的信号。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2007年绿色信贷政策出台之后,14家中资上市银行中,有的银行比照“赤道原则”,宣布了自己未来三年绿色信贷建设的目标、思路、框架和实施步骤,却因为缺乏细节佐证而显得语焉不详。
 
对此,河北经贸大学教授、金融专家王小江认为,尽管绿色信贷政策已出台,但是绿色信贷政策的具体执行的标准没有建立起来。标准的缺失造成了银行放贷过程中的界限模糊。“就像我们要开枪射击靶心,瞄准器是粗放的,目标肯定是不准确的。”王小江说。
 
多数业内人士依旧对绿色金融的前景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计划秘书长Paul Clements—Hunt指出,即使是在金融危机时代,零售金融业务的客户对绿色投资产品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在法国,目前每年对绿色投资的金融产品的需求从过去的17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目前的500亿美元——“这是所有金融机构不能忽视的。”Paul Clements—Hunt说,“在金融危机期间或者之后,即使在这样困难的国际金融形势之下,所有的金融机构也应该明白,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任重而道远
 
正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投资银行部业务主管郑大卫所言:“没有一个产业脱离金融还能发展得很红火。”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低碳产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是所有的产业都将涉及从高碳到低碳的结构转变过程。绿色金融是低碳经济的先行者。“要发展低碳经济,我们的观点是金融先行。”郑大卫说。
 
尽管绿色金融前景看好,但由于国内环保新能源发展时间短、商业模式新、经营风险高,目前中资银行力推“绿色信贷”的道路,走得并不平坦。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14.5%。它灼伤的,不仅是以出口欧盟为主的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经营利润,还有银行给上述企业的相关订单抵押贷款。
 
记者了解到,基于欧洲买家付款信誉良好,有些国内银行向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提供订单抵押型应收账款贷款,抵押率在70%~80%,如今随着欧元大幅贬值,这些订单对应人民币汇率的实际估值同样相应减少10%~20%,有的订单价值甚至已低于贷款金额。
 
此外,无论是太阳能光伏、生物燃料、风能发电设备,还是节能减排等公司,都存在高科技含量产品难以产业化运作、或缺乏足够的市场销售能力等风险。
 
郑大卫坦言,由于低碳产业往往与高新技术直接相关,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上富有经验的银行,对高新技术的判断往往缺乏经验。“由于节能项目存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风险,的确存在少数项目很难通过银行项目风险评审程序的现象。”
 
从事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的某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部分银行推出绿色信贷通道,但整体贷款额度偏小,很难满足公司较大的资金需求量,而且获得贷款的难度也很大。
 
在王小江看来,绿色信贷真正能够影响中国银行业的关键,在于“形式上,需要详尽的标准体系,日常业务中,有可操作的原则,有渗透在信贷分析、评估过程中非常具体的环节设置”,而对此,中资商业银行“还任重而道远”。
 
《科学时报》 (2010-6-7 C4 市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