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郑入瑞
针对商务部拟将多晶硅行业列入六大“两高”行业名单的传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日前对《科学时报》表示,商务部将对名单中的行业限制出口,但我国多晶硅出口很少,对企业影响不大。他同时认为,这对行业发展是一种警示。
孟宪淦透露,商务部一开始是想把光伏行业列入“两高”行业中,后来在征求行业协会意见以及跟发改委协商之后才“收窄”了范围,只限于光伏行业的上游——多晶硅。
商务部的具体措施是,限制多晶硅产品出口以及来料加工贸易。但由于国内多晶硅一半以上需要进口,出口及来料加工贸易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对行业的影响短期来看有限。
不过,多晶硅生产企业依旧担心,如果被列入“两高”行业,则意味着未来将很难得到相关策的支持,不利于多晶硅行业未来的发展。
多晶硅再次“被点名”
近年来,多晶硅成了投资领域最热门词汇和上市公司追捧的香饽饽,行业内几乎一致认为,“只要涉足多晶硅项目,企业就能凭借新能源概念受到市场热捧。”
然而从2009年开始,随着“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压力的日趋增大,多晶硅首次被决策层“点名”。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中明确指出多晶硅产能已明显过剩。
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多晶硅再次“被点名”。
5月18日,商务部征求行业组织意见,打算将光伏行业同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一并列入‘两高’名单的消息几乎传遍了整个光伏企业,“商务部的相关会议是在5月18号和24号开的,正好这两次会我都参加了。”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科学时报》说。
据了解,由于多晶硅的“拖累”,商务部在落实国务院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时将光伏行业初步列入了“两高”行业。5月18日,商务部召集了来自钢铁、有色、建材、化工、造纸、光伏六大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希望听取他们对“两高”行业名单的意见。
“这只是一个征求意见。” 孟宪淦强调,“但在此次会上,很多专家认为光伏整个产业列入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是不对的。”
但商务部相关人士告诉《科学时报》,多晶硅行业一直以来都被普遍认为是高耗能行业。
据测算,目前国内提炼多晶硅耗电量基本在每吨2万千瓦时左右,而同为高耗能行业的电解铝,用电量才约为每吨1.45万千瓦时。
针对商务部相关人士的说法,孟宪淦却持有不同观点。
孟宪淦告诉记者,多晶硅制造环节的综合能耗每公斤200度电,高于电解铝的单位能耗,但我国多晶硅产量并不高,总耗电量也不大。以2009年为例,全年国内生产多晶硅2万吨,照此计算,总共消耗了40亿度电,而全年发电总量为3.6万亿度电,多晶硅生产的消耗占总发电量不到千分之一,而制造太阳能电池环节的耗能更少。
“从单位产值能耗看,光伏产业的产值能耗远低于钢铁和电解铝行业。”孟宪淦强调。
“在光伏整个产业链中,在整个上游,多晶硅耗能是高一些。但到了下游,能耗是非常少的。” 孟宪淦直言,“要把整个光伏行业列入双高领域是不妥当的。”
眼看整个光伏产业即将面临被集体“封杀”的厄运时,情况出现了一些转机。
在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和与发改委交流后,5月24日,商务部再次召开会议,决定不再把光伏整个行业列入双高的行业,仅仅把光伏产业上游领域的多晶硅列入双高,同时多晶硅也成为45个双高项目的前五名。
对此,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则认为,“光看单位能耗也不尽合理,还应该考虑同样的能耗在不同产品中创造的价值。”
他举例说,“一公斤的多晶硅的价格可以卖到60到70美元,而一吨水泥才能卖这个价,但它却要消耗两百度电。”
“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整个大环境,如果急急忙忙的出台政策,却不考虑政策带来的影响,这将产生很多消极的效果。”李俊峰指出。
不过,孟宪淦也提醒,“政府有意识把多晶硅放入禁止出口的目录,虽然目前没有实质的影响,但这是一个警示,我们在发展多晶硅产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能降耗,否则这个产业是不能够飞速发展的。”
虽然专家们的态度较为乐观,但我们不容回避的是,一旦商务部两高行业名单尘埃落定时,多晶硅产品将会被限制出口,与其相关的加工贸易也将受到限制。
企业反应各异
2009年中国多晶硅的产量为1.5万吨左右,而市场实际需求近4万吨,一半以上需要进口。预计到2010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3.5万吨左右,但这个产量还是只能满足2010年中国多晶硅市场需求的一半,还有近3万吨需要进口。
专家们认为,商务部把多晶硅列入“两高”行业,对光伏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不过,一部分生产多晶硅企业还是向记者表示了担心。
江苏一位多晶硅企业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被列入‘两高’行业,则意味着未来将很难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多晶硅行业未来的发展令人堪忧。”
针对企业的担心,孟宪淦说,“商务部仅仅是管进出口的加工贸易,对于政策方面影响不大。”
据孟宪淦介绍,商务部的举动仅仅会限制出口。而我国多晶硅价格比国外高,质量也不如国外,我们更多的还要从国外进口硅原料,所以对我们没什么影响。我国每个月进口的多晶硅都在一千吨以上,价格大约为47~48美元。而国内的每一公斤价格却高于50美元,多晶硅出口非常少。
“商务部是为了落实中央5月份的会议精神,要严格的限制‘双高’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节能降耗指标的完成力度。” 孟宪淦补充说,“所以,我们要从政策本身的高度来理解这个问题,而不要局限于很小的一个范围。”
政策支持的忧虑看似消去,但企业的担心却依旧存在。
同处多晶硅行业的一家云南企业老总向记者谈到,“我们的多晶硅项目是去年才规划的,而和我们相同情况的企业还有很多。我们这样的企业真正达产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到时候中国的多晶硅产业可能将真正步入产量过剩而不是产能过剩。如果限制出口,这些企业的产品该怎么办?”
部分企业满心忧虑,英利集团却处乱不惊。
“我们现在还没看到正式的红头文件,所以我们没什么好担心的。”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荣禄说。
难道是因为现在还没正式确定“两高”名单,所以英利集团才不担心?还是说因为英利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再次找到马荣禄。
马荣禄告诉记者,“我们英利生产多晶硅的工艺是全球最先进、最环保的,所以我们对‘两高’名单没什么好担心的。”
但是,记者发现,此次商务部所“两高”名单中所列入的多晶硅似乎并没有从工艺上进行区别,而是有可能将整个多晶硅行业列入“两高”名单中,那是否意味着无论先进的工艺还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艺都将面临同等待遇?
政策不出,答案仍是个谜。
《科学时报》 (2010-6-7 C1 低碳能源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