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黄明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5-25 21:0:37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路

 
□本报记者 黄明明
 
编者按: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认为是又一个4万亿投资规划,但不同于之前4万亿投资的应急性,它是中国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部署。
 
地方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应避免造成新一轮的技术大引进、雷同式布局、概念炒作以及低层次竞争等问题的出现。
 
探寻生路
 
2003年前,凭借着在山西开煤矿的经历,魏群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后,卖掉矿业公司,介入了房地产行业,此段时间,房地产成为公司的主业。到2007年开始,魏群明决定停止拿地,考虑公司的战略转型,逐渐退出房地产行业。
 
回顾起来,魏群明至今仍在为当初的取舍感到庆幸。
 
当时主要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的力度比较大,且小公司很难把握住行业机会,如想企业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作为公司的支柱产业的形态过于单一。
 
如何转型?这位内敛、踏实的河南人聪明地找准了大方向——紧随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
 
2008年,魏群明找准的是“节能减排”这一主题。回到了河南,他在洛阳的洛宁、栾川县投资水利工程,配合当地政府的需求,在建立水库后开发电站,下一步开发水库旅游项目。
 
小公司的发展不能仅靠一条腿走路。同年,魏群明看准了生物医药行业,收购了洛阳多力泰格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在洛阳市注册成立洛阳鸿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与以往不同,公司下大力度转型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虽是外行,但魏群明明白,没有科技含量不行。公司研究和生产供半合成抗生素生产需要的各种侧链及中间体,魏群明一直苦苦寻找一家能信得过的技术合作单位。
 
2009年,一次无意中的网上浏览让他看到了希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技术研究成果正是公司所急缺的。同年7月,他开始与中科院合作。双方的合作不仅让他的洛阳公司产品质量提高,还降低了成本,并推动了新产品的迅速产业化。
 
尝到甜头后,为了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寻求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了给产品储备和人才培养提供便利,魏群明下决心和中科院开展长期的战略合作。
 
2010年4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浙江中科鸿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启动。
 
相比前几年,魏群明倍感踏实。“我们是企业,企业的需求是瞄准市场,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中科院的技术帮我们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和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这样,项目才能可持续进行,企业才有朝气。”魏群明说。
 
生物医药是国家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中科鸿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发展恰是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及时抽身,寻求生路,并成功转型的一个缩影。
 
战略转型
 
全球和中国在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找到有投资潜力、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但能让我国经济发展提速,更能促使我国经济升级换代,从而向全球经济制高点迈进。
 
2009 年9 月21 日至23 日,温家宝总理三次召开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着手全面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抢占世界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同年11月3日,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作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出了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大科学依据: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该讲话首度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在内的七大产业。
 
为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2009年底开始,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包括工信部、财政部等在内的几大部委分别到地方进行调研。
 
今年1月,国务院已同意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意见的报告》,对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总体部署。
 
随后,发改委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负责此次规划起草的专家对本报记者透露,规划的制定正在积极开展,此份文件大约在6月份正式提交国务院,规划的出台指日可待。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认为是又一个4万亿投资规划,但不难看出,有别于之前4万亿投资的应急性,战略新兴产业是中国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部署。
 
为此,中科院政策所助理研究员刘会武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规划的制定应更侧重宏观导向性,有张有弛,在战略导向上进行引领。
 
各地暗战
 
值得关注的是,为在第一时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进战略性产业发展,希冀以此拉动投资,持续推动GDP增长。
 
以长三角为例,在今年两会期间,江苏省透露未来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战略产业分别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技术、环保、软件传感器等,并将尽快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和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而民资大省浙江省更是不甘示弱:不仅要撬动庞大的民间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瞄准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领域。
 
广东省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6月底完成初稿,年底前颁布出台。中部省份江西省于去年底制定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北京在搭建科技金融对接平台建设上先行一步。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北京市科委与北京银行今年签署全面推动“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北京银行预计在未来3年内向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200亿元意向性融资授信额度。
 
不难看出,仅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仍未出台,但大战序幕已然拉开,其中各地在产业规划及发展方向上的雷同性值得关注。
 
对此,业内专家纷纷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怕一窝蜂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很多地方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是想以此拉动投资,创造“升级版”的GDP,这势必造成新一轮的技术大引进、雷同式布局、概念炒作、低层次竞争等诸多问题。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如何正确地选择符合本地区、本行业特点和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刘会武建议,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政府和政府的关系。在中国,容易出现跟随着中央政府的方向,地方政府一哄而上的问题,这必然会造成投资效率低下和技术积累的缺失。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朴民发文建议,各地应充分考虑自身现有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特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本地区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条件、能够率先突破的产业发展,同时考虑到产业发展的风险性。
 
搭建共赢平台
 
在战略新兴产业的推进过程中,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找准定位,把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同时避免因盲目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搭建共赢平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改变未来中国企业的竞争方式和产业格局,包括央企在内的实业界企业家都要认真考虑如何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优势的战略性增长点,传统产业在驱动财富创造方面已渐显疲态。
 
“对于国家扶持与规划发展的新兴企业,比如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企业,在选择方向上不能始终走在别人的后面,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走出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还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路径。”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负责人刘晓华表示。
 
刘晓华认为,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的建立,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因素。
 
业内专家建议,从意识形态层面来看,关键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和思维界限,建立起与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创新体系。只有充分调动金融市场资金参与的积极性,使民营资本也能没有壁垒的参与进来,才能最终实现成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在方方面面都依靠政府规定和扶持,资本市场应该从中发挥作用,应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动态的调整。”刘会武建议。
 
在发展新兴产业路线的问题上,刘会武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有全球视野,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形态,以及发达国家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战略部署有清醒的认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国家要从导向上把关,不能盲目跟风,更不是表面上‘发展电动车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么简单。”刘会武强调。
 
李朴民建议,国家要从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支持政策、培育市场需求、健全创新体系、重大专项带动、国际合作、健全法制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支撑。
 
《科学时报》 (2010-5-26 B1 区域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