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黄明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5-25 21:0:37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应侧重宏观导向
 
□本报记者 黄明明
 
如何积极、科学、前瞻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关系着国家的竞争力,更关系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政府应从中承担怎样的角色?《科学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科院政策所助理研究员刘会武博士。
 
《区域周刊》:如何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背景?
 
刘会武:从改革开放至今,从产业升级和调整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面临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担此重任。从国际环境上看,中国面临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低端产业的出口、金融的控制手段等方面都面临着问题,这必然要寻找能支持GDP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过分强调了“新兴”的概念,而忽略了对我国经济起很大支撑作用的机械制造、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忽略了对创新与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性产业如健康、教育、水资源、土壤种植、绿色环保等,以及2005年科学技术中长期规划中关于创新网络、集群创新等创新环境的建设。
 
机械装备是中国整个产业链的基础,包括机械制造在内的工业装备也值得关注。以公路建设为例,东北的公路因为气温低,每隔几年就面临着需要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在俄罗斯、北欧都有,虽是传统产业,但是应该有所作为。
 
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很难,在规划上不能有大有小,更不能太小。比如现在强调的物联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行业,都是较小的领域,因为政府的导向作用很强,当所有的投资都投向这些行业时,很容易出现问题。
 
《区域周刊》: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政府应如何引导?
 
刘会武:政府应办政府的事情,需要市场去解决的问题由市场去解决。规划的出发点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对国际上的热门产业,一定要界定清楚,不能盲目跟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应基于发展的现状,统筹考虑。每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原则、规律和路径,在现阶段不是每个领域都能同步发展。因此,国家在制定规划上不能一概而论。以电动汽车为例,国内外研究了很多年,这个产业能不能成为新兴产业仍是一个未知数,这需要市场一步步去探索。
 
技术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不能一哄而上。对中国来说,技术储备、人才培养比直接产业化更重要。政府在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需要强调原始技术积累的过程和国际人才培养的渠道及能力。
 
《区域周刊》:如何规避产业发展中的模式雷同、重复建设等问题?
 
刘会武:为防止一窝蜂上项目、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应该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政府间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首先要清楚产业发展具有准市场行为特点。企业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而产业既体现政府推进的引导行为,又遵守市场环境中的优胜劣汰法则。在产业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不需要在概念、任务等方面都面面俱到,只需要在大的导向上清楚即可,不能太微观化、企业化。政府需要重点强调完善市场制度、诚信环境等,企业应该在技术积累、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中国不缺乏规模在亿元以内的企业,缺乏的是大企业,究其原因是因为管理上的缺失、意识上的缺失。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引导。
 
政府和政府的关系既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还包括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容易出现跟随中央政府的方向,地方政府一哄而上的问题,这必然会造成投资效率的低下和技术积累的缺失。
 
为此,中央政府应该从宏观布局上有所考虑,在市场发展、技术创新、采购等问题上避免内部竞争。建议政府优先选择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技术,兼顾通过动态过程对国外的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比如对当前比较热的新能源产业,总量发展到什么程度,引进到什么程度,这一行业的产业规律是什么,当前中国的发展基础怎么样,都是需要国家从宏观上把握。如果仅从项目上进行支撑,对未来产业的技术和人才积累是不利的。
 
《区域周刊》:如何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产业化进程?
 
刘会武:当前中国已开始深入关注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但产业化过程中的几大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一是产业化的支撑手段不够,国外对产业化的资金投入比例远高于国内。二是产业化过程中体系建设不足。体系建设的不足和资金投入的不足有直接的联系。在设备和组织机构上缺失,同时已有的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基本上都是本着部门化服务的原则。由于缺乏将社会上的技术整合起来的体系,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服务的力量很弱。三是缺乏能推动产业化实现的人才。当前国内有一些产业技术的人才,但是由于缺乏产业化投入的评价体系,使得很多技术人员在推动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缺乏二次创新的动力。
 
《区域周刊》:中小企业如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寻找机会?
 
刘会武:从1999年科技部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到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直到今年创新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大。至今,国家在组织、法律、资金上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开始理顺。
 
对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在平台建设、信息网络、资本回笼、人才网络、创业环境等方面获得更便利的条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说,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链配套发展,以及很多工艺、材质、技术等方面都离不开中小企业的支撑。
 
政府应正确把握中小企业当前的特点,在法律、平台、金融上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使其发挥出对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鼓励大企业采购中小企业的技术,在技术上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
 
《科学时报》 (2010-5-26 B1 区域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