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单新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5-19 23:29:10
王亚樵:这个杀手不太冷

《民国第一杀手:“斧头帮”帮主王亚樵传》,西尔枭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定价:30.00元

 
□单新宇
 
西尔枭擅写人物传记,“上海滩三大亨”系列:《旧中国教父:杜月笙》、《旧中国帮主:黄金荣》、《旧中国大亨:张啸林》,皆出自他之手。而《民国第一杀手:“斧头帮”帮主王亚樵传》则是他的新近之作。本书介绍了旧上海的另一风云人物——王亚樵的传奇一生,把这个曾经叱咤一时的“好汉”真实地再现在世人面前。
 
印象中的王亚樵是一个腰里掖着两把斧子打天下的草莽英雄,他杀人无数,双手血腥,被人称之为“恶魔”、“杀手”。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好像也符合这位杀手的特质。
 
书的封面封底是黑色的,充溢着一种阴暗沉郁之感;黑色的背景下,“‘斧头帮’帮主”、“民国第一杀手”几个暗金色字体也营造出一种幽幽的阴森氛围,整个封面上,唯有“王亚樵”三个字是鲜红的,然而这鲜红却给人以血腥的杀气。
 
可是当看到书中王亚樵的照片的时候,我不禁对自己的感觉产生了怀疑,照片中的王亚樵面色沉静,戴黑框水晶眼镜,貌甚斯文,颇像一教书先生。如此一个人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吗?
 
因为好奇,所以迫不及待地打开本书,急切地想了解这个谜一般的男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铁血豪情。
 
正如书题所示,王亚樵首先是一个杀手,刺杀成就了他的辉煌。从牛刀小试干掉淞沪警察厅长到胆大包天五次伏击蒋介石,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先后策划和实施的无数惊天要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险遭枪击;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在上海沪西站死里逃生,终生布下阴影,一触即跳;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在浦东被炸;日军侵华早期最高司令官白川义则大将在所谓“淞沪战争祝捷大会”被炸,命归西天,是整个抗战被中国人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军官;炸伤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等,震惊中外;汪伪政府外交次长唐有壬签订卖国协定惹祸杀身;大汉奸汪精卫在国民党六中全会会场连中三枪……
 
读到此,几乎所有人都会明白:这个杀手的血是热的!书中的王亚樵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他胸中满腔爱国豪情,他所刺之人或为独夫民贼,或为汉奸强盗。故,毛泽东评价其“杀敌无罪,抗日有功”。
 
对王亚樵一生的描述,书中隐藏着两条线索:一是通过暗杀震动社会、促使变革;二是拥孙、反蒋、抗日。而这也正是王亚樵终其一生的追求。
 
20世纪最初的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最错综复杂,也是最危机四伏的年代,从辛亥革命到袁世凯称帝,从军阀割据到北伐战争,从九一八到一·二八,各种力量都在互相倾轧和斗争中显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王亚樵在这个舞台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他并不是活跃的政治人物,加上他以暗杀闻名,而且行踪诡秘,所以他的很多故事鲜为人知。
 
因此在还原王亚樵杀手本色的同时,西尔枭又讲述了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王亚樵——革命先锋、抗日斗士。本书通过详实的史料,真实地再现了王亚樵的革命生涯与抗日经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组织成立庐州军政府;1912年加入社会党,后被通缉;1916年晋见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组织上海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响应五四运动;1929年在上海组织反蒋集团,欲武力倒蒋,密泄事败;1932年淞沪会战,组织上万义勇军抗日,成立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血锄奸团”;资助上海地下党印刷宣传品……
 
不难看出,除却杀手身份,王亚樵的一生同样地轰轰烈烈!同样地精彩纷呈!
 
书中除了讲述他的英雄事迹外,还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他与国民党情报头子——戴笠的恩怨纠葛。王亚樵最终死于这个昔日把兄弟的手中。当然他们之间的较量也是本书的一个精彩看点。
 
戴笠曾是王亚樵属下,后投奔蒋介石,并最终成为蒋的情报首脑。而王亚樵反蒋、倒蒋甚至刺蒋,使得两人关系彻底决裂,两人之间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较量。六年间戴笠为除掉王亚樵而大动脑筋,围堵、诱捕、暗杀,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最终于1936年10月在广西将王亚樵成功刺杀。
 
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王亚樵的重要助手华克之曾经说过:“……王亚樵既未通读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相信神与国家,他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人民。为了救人一难,不惜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家几句恭维话,也可拔刀相助,不计后果。他是一个精神豁达,乱七八糟的好汉……”。
 
“一个好汉”,精彩至极的评价!从皖中农村的少年塾师到威震上海滩的斧头帮主;从积极响应革命的热血青年到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血锄奸团”团长;从刺贼无数的暗杀大王到终死于暗杀的末路英雄……这位“好汉”短短49年的生命历程在书中得到了全面体现——虽然短暂,却足够精彩;虽有瑕疵,但不能掩其辉煌;虽有血腥,却足以流芳百世。
 
想要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的王亚樵,不妨翻翻此书。
 
《科学时报》 (2010-5-20 B4 精神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