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黄明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4-27 22:6:48
安徽省政协常委、省社科院研究员程必定:
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应与城市群发展相结合

 
□本报记者 黄明明
 
安徽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寻求从国家区域战略发展的角度找准定位、主动承接。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程必定认为,推进皖江城市带发展,应注意同步推进沿淮地区和皖北的发展,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与城市群发展有机结合,从而打造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区域周刊》:如何理解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现实意义?
 
程必定:皖西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涉及的是跨区域的概念、互动的概念。从整个中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来看,缩小区域间差距、提高效率,谋划区域间公平公正的发展,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安徽省过去很少从国家的政策上受益,尽管是长江下游地区,但往往被切成了中部地区。在过去的发展中,过分强调农业、煤炭,提供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低端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不利。现在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按照目前的格局发展下去,到2020年安徽省GDP应该会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市群发展来看,长三角作为全球第六大城市群,仍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空间上有些小。长三角如要打造世界第一流城市群,必须向长江下游扩大空间,增加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对接。
 
《区域周刊》:示范区如何处理好产业转移和承接的关系?
 
程必定:一是各市要发挥特色和优势,进行集群式的承接,以长接长。产业承接不是劣势产业的承接。比如合肥的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芜湖的机械制造业、新型材料,马鞍山的钢铁、机械制造、食品工业和物流业,安庆的石油化工业、轻纺业、汽车配件和文化旅游业,六安的轻纺、机械制造和旅游业等。这些地区都有各自的优势产业。
 
二是要创造合作模式和改革措施。让转移的地区和对接的地区都能发言,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内在机制的双赢,形成组团式承接。
 
三是要发挥长江岸线的资源优势。通过省市共建集中区,集中承接产业转移。目前一个是在和县,地处芜湖和马鞍山交界处,另外一个是安庆、铜陵和池州的集中开发区。
 
四是要将产业转移和城市化相结合,同步推进安徽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
 
《区域周刊》:安徽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程必定:在推进皖江城市带发展中,应注意同步推进沿淮地区和皖北的发展。区域发展很大的带动力是城市群,区域经济目前进入了以城市化为主导的新阶段,而当前安徽的很多城市都是在单一发展,分散了城市的力量。像安徽的蚌埠、淮南都是江淮城市,必须通过产业的转移,促进城市间的联动,通过城市群的发展来改变目前地理带走向和经济布局不一致的格局,这样才更富有战略意义。
 
皖北占据了安徽省人口的一半,皖北地区和大别山区域都是问题区域。江淮城市群概念的提出,也是考虑到皖北发展的问题。这样,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才有可能更优化。
 
《科学时报》 (2010-4-28 B1 区域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