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雷
邓华同志是我军著名高级将领,是军事科学院的老首长。他身经百战、文武双全,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屡建战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指挥艺术。在邓华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缅怀开国上将丰功伟绩,认真学习邓华作战指挥艺术,深刻领悟其指挥风范和雄才大略,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军作战指挥艺术,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只有着眼战争全局,深刻领会战略意图,才能驾轻就熟地筹划战役战斗
筹划战役战斗,主要是指挥员对打不打、打谁、在哪里打、什么时间打、怎么打,这些关乎战役战斗核心问题的运筹与谋划,与战争全局紧密关联。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深刻领会战略意图,“在总的战略意图下自觉而又宽大地行动”,是邓华作战指挥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他曾深情地说:“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经过长征,一路下来,我都是在党和毛主席培育教导下成长的。”邓华同志戎马倥偬五十载,从井冈山到太行山、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鸭绿江到三八线,历经数百战,是我军的一员猛将、巧将。作为一线指挥员,他先后参加了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并与宋时轮司令员率部开辟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还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抗战胜利后,他率部参加了秀水河子战斗、四平保卫战,以及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协助彭德怀同志组织指挥志愿军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胜利。
邓华同志指挥作战,善于抓住重点,挈领全局。他常说:“没有全局在胸,是无法把握事物发展的。”当他还是战役方向指挥员时,就能够站在战略高度审视战役全局、战区全局,向上级指挥员乃至最高统帅部提出真知灼见的建议。
邓华同志指挥作战的艺术、驾驭战局的才能和支撑危局的魄力,尤其在朝鲜战场的出色表现,为全党全军所公认,也为其作战对手所折服。1952年12月6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毛主席接见邓华并委派他组织指挥朝鲜半岛西海岸抗登陆作战准备时说:“你去了,我放心!”彭德怀元帅也多次夸奖:“邓华同志既善于打仗,又善于总结经验”,“是我的好帮手”。
邓华按照毛泽东的战略判断,深刻分析朝鲜战场的客观实际,提出了抗登陆防御的方针原则,只用20多天就对正面战场和东西海岸兵力部署作了调整,4个月的时间成功完成了巨大的抗登陆防御作战准备。由于抗登陆防御作战准备迅速周密,美军没敢冒险实施登陆。
邓华同志着眼战争全局筹划战役战斗的作战指挥艺术启示我们: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筹划作战,指挥员更加需要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正确把握谋局、开局、控局、收局等重大战略问题,并以此为基本依据筹划战役战斗。
只有着眼战场实际,全面掌握敌我情况,才能积极稳妥地组织战役战斗
战争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指挥员要驾驭战争全局,实施坚定正确的作战指挥,就必须着眼战场实际,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从中找出敌我双方行动的内在规律。
邓华同志是我军高级将领中有文化、善学习、爱思考,既有丰富实战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一员战将。1929年,在一次战斗中,红军从敌军团部缴获了一本《孙子兵法》,邓华如获至宝,连夜挑灯抄写。那一年,他才19岁。熟悉邓华同志的人都知道,行军打仗时,他身上总是装着一个小本子,把看到、听到、想到的都记在本子上,敌情我情、天文地理、社会民情,只要是与打仗有关的,应有尽有。人称“活地图”、“活字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小电脑”、“数据库”。正是这样,邓华同志指挥作战才能做到胸中有数、料敌如神。
1949年10月,辽沈战役首先攻打锦州,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是毛主席、党中央极为关注的战略重心。时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的邓华,奉命指挥7纵和9纵从锦州南部攻城。他说,能够左右事态发展的关键环节,能够影响战役全局的极小细节,在指挥部的地图上是不容易获取的,必须到战场上去,到抵近敌人的前沿去。他不顾敌情严重威胁,到敌人轻重机枪射程之内的主攻方向前沿,侦察敌情、勘察地形、指挥作战。邓华指挥的第7纵队,在总攻开始后15分钟首先登上锦州城,不到两小时即突入敌核心阵地,打烂了敌指挥中心,对于夺取锦州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邓华同志着眼战场实际组织战役战斗的作战指挥艺术启示我们: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组织作战,指挥员必须坚持一切从战场实际出发,全面掌握战场情况,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全力找出其内在的行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作战行动,夺取并保持作战行动的自由权。
只有着眼战局发展,科学预测作战进程,才能灵活机动地指挥战役战斗
着眼战局发展变化,科学预测作战进程,是作战指挥的一条重要原则。邓华同志在作战指挥实践中,从不囿于现成的结论、原则,而是随着时空诸方面条件的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敢于立论、善于创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在选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时,毛泽东把目光投向了年仅40岁的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称赞他“海南岛一仗打得不错嘛”!入朝后第二天,毛主席给彭德怀、邓华等领导同志发电:“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从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党中央对彭、邓等领导同志的高度信任。邓华辅助彭总组织指挥的五次战役,彻夜间扭转了朝鲜战局,迫使武器装备最现代化的美军不得不坐下来谈判。全世界包括遭受歼灭性打击的“联合国军”,都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世界第一流的军队,彭德怀、邓华等一大批志愿军将领被誉为统帅第一流军队的第一流军事家。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在研究下一步作战方针的志愿军党委会上,邓华认真研究了美军的行动规律和战局的可能发展,提出了“诱敌深入,相机歼敌”作战方针的建议,得到了彭总和党委其他成员的赞同。在这一战役方针指导下,第二次战役共歼“联合国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夺回了大片土地,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
邓华同志着眼战局发展灵活机动指挥战役战斗的作战指挥艺术启示我们: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指挥,指挥员必须高度关注战局可能的发展变化,科学预测作战进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正确作战方针,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指导,驾驭战役全局始终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邓华同志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还集中表现在积极创造有利战役态势、切实把握战役重心、灵活使用战役力量、临机协调战役行动和高度注重战役转折等作战指挥的多个重要方面。
通过学习邓华作战指挥艺术,使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指导作战,是我军作战指挥的精髓,也是各级指挥员揭示和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指挥规律、能动地将战役战斗导向胜利的根本保证。邓华同志以其作战指挥的成功实践和丰富经验,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指挥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和理论财富。我们将永远学习邓华作战指挥艺术的精髓,为继承发展毛泽东军事指挥思想,创新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作战指挥理论而努力前行!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部长)
《科学时报》 (2010-4-28 A3 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