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学分课程在促进高中与大学的平稳过渡、缩短大学毕业年限、促进学生毕业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双学分课程是美国近年发展最快的高中与大学课程衔接模式,对于实现高中与大学的平稳过渡、缩短大学毕业年限、促进学生毕业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各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张央央 丁邦平
双学分课程的形成
双学分课程是指高中生可以在高中,也可以在大学或社区技术学院里修习大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如果完成课程学业并通过考试,平均成绩在C或以上,将同时获得高中和大学课程的学分,并在进入大学后免修相关课程,也被称为“双赢计划”。
1972年,美国第一个双学分项目——雪城大学促进项目(SUPA)诞生。它是由纽约州的雪城大学发起,为来自该学区7所高中的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大学水平的课程。到2005年,该项目已拓展到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缅因、密歇根五个州,4000多名高四年级的学生在120所高中注册了该项目。因此,SUPA项目至今被认为是“全美最著名、开展时间最长的双学分项目”。
1983年,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充分肯定了高中与大学衔接项目对于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有效性。很多州根据这个报告,明确提出了本州内高中与大学衔接项目的目标:提高高中生学术能力,增强高中毕业的学术要求。事实上,很多专家认为该报告催生了1985年的全美第一个在州范围内实施的双学分项目——明尼苏达州的中学后入学选择项目(PSEO)。该项目建立伊始是为满足少数具有天赋才能、学业成绩优异的高中生而设立的,因此曾经对选课资格作了限制,规定参加该项目的高三年级学生成绩必须达到班级的前30%,高四年级学生成绩达到班级的前50%。明尼苏达州参加该项目的高中和大学都可获得州政府的财政补助,这种促进举措刺激了该州的社区学院、技术学院、州立大学、私立大学都纷纷参加PSEO项目,迅速扩大了双学分项目在全美的影响力。
双学分课程的发展
在双学分课程发展至今的40年中,伴随着其教育理念的确立和深入,逐渐拓宽了其培养目标:从为少数“卓越者”服务到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适合于“大众”的大型教育项目。一方面,双学分课程通过让学生接触高质量、高学术水准的大学课程,消除高四学生低靡的学习状态,让优秀学生作好准备迎接大学学术的挑战,同时激发学业成绩不良者的学习动机,降低了高中辍学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职业技术课程提高了高中生今后的职业素质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同时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
在具体操作上, 美国各州都找到了适合本州特点、灵活多样的实践模式。例如,根据学习内容强度上的差异分为两类模式:一类为“单纯”模式,即以学习高中课程为主,学习双学分课程为辅的课程模式。学生在高中阶段一次只能选择一门或两门双学分课程,其余大部分时间学习高中课程。另一类为“完全”模式,即以学习双学分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高三年级和高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全天在大学学习双学分课程。
根据经费负担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完全型”和“限制型”。“完全型”是州提供经费支持,高中生只需付少量或不付学费,选课资格限制少,自由授予学分。在发展过程中,明尼苏达州通过不断改革,逐渐成为了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州以立法的形式确保学分成功转换,即学生一旦入学向参与PSEO项目的大学提交该项目的学分转送申请就可以马上得到大学学分;“限制型”是学生承担费用,对学生学分获得和选课资格都有限制,得克萨斯州是其典型代表。具体的限制条款各不相同,例如规定学生在SAT或ACT等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中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要求才有资格参加双学分课程。根据美国2001年的各州教育报告,47个开设双学分课程的州中,21个州属于“完全型”政策,26个州属于“限制型”政策。
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双学分课程可以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在开放式中,教师可以拟定自己的教学大纲、自主授予学分;封闭式的教学管理相对严格,教师必须采用指定的教材,而且必须参加考试。其中,职业技术类双学分课程据此又可分为:基于课堂的情景学习模式和基于工作的校外学习模式。在情景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操作;校外学习包括在企业实习、见习等,这些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0世纪末,在经济和社会情况变化下,双学分课程得到了扩展,出现了职业技术类双学分课程,以满足社会对同时具有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的需求。教育界开始关注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和技术学院在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两方面的引领作用。过去,双学分课程局限于准备上大学的学生,现在其范围逐步扩大,也包括那些传统文化课学习较差的学生,如职业和技术教育(CTE)学生。通过向CTE学生提供大学水平课程可以提升CTE课程的质量。CTE学生不仅仅可以在高中毕业后立即就业,他们同样也可以在大学学习学术知识。技术学院的学术部门提供的职业技术类双学分课程对学生大学学分和学位的获得和长期职业发展同时提供了保证。
双学分课程的展望
双学分课程在促进高中与大学的平稳过渡、缩短大学毕业年限、促进学生毕业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课程质量、课程影响力和参与度等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对课程的质量关注不够。社区学院是双学分课程的主要承办机构,又是实施职业技术类双学分课程的主力军。这些学院课时安排灵活,甚至可以在假期学习双学分课程。但随之而来的是其课程质量受到质疑,俄勒冈州的某社区学院的教务长卡罗尔·道根认为,双学分课程是基于所谓的“水罐”原理,学生好比是水罐,水罐中注满水之后,学生就可以拿到一个学位。因此,学生、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只关注出勤率和是否参加并通过标准化考试,很少有人关注课程是否达到大学课程的要求。尽管这样,社区学院由于具有转学职能的优势,在促进高中和大学的衔接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如果给予正确的政策引导和监督,严格监督州和学院的课程审核和结业考试,社区学院将能更好地发挥其引领作用,促进双学分课程的全面发展。
其次,课程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不够。少数族裔、学业成绩低下、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信息渠道相对闭塞,参加双学分课程的机会小,这些学生的人数在双学分课程学生总数中的比例偏低。因此,各州、大学和学校应开通各种信息渠道宣传双学分课程,比如,在大学或学校网站上设置专栏,尤其是让低收入家庭和家庭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了解:双学分课程是对所有的学生敞开大门的。
最后,课程信息反馈不足。由于高中和大学属于完全独立的机构,在课程设计、学分认定系统、组织管理标准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两者的合作存在困难。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在高中和大学之间聘用联络人,收集两个机构有关双学分课程的相关信息,调和高中与大学之间在课程财政和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分歧,更好地促进高中与大学双学分课程的衔接。
《科学时报》 (2010-4-27 B3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