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黄堃
这个周末,欧洲上空的航班繁忙如常,前几天导致大面积禁飞的“火山灰危机”似乎已然远去。但是,正如那些尚未沉降的火山灰还停留在空中一样,欧洲在这场危机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仍萦绕在人们心里。“火山灰危机”提示我们,应该从科技、管理、灾害应对意识等方面入手,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机制。
首先在科技方面,对于自然灾害中的关键因素,应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标准,具体到此次危机就是可安全飞行的火山灰浓度。由于火山灰可能导致飞机引擎停转,此前许多航空管制机构和飞机制造商出于安全考虑,都声明飞行应该对火山灰“零容忍”。但在火山灰几乎散布整个欧洲的情况下,这种绝对安全的政策导致了近一周的大面积禁飞,欧洲航空业因此遭受的损失每天超过2亿美元。心急如焚的各大航空公司进行试飞的结果表明,飞机可以不受低浓度火山灰影响。
其次,为了灾害来临时能迅速反应,应该建立相应的指挥管理系统,如此次危机就促使欧洲考虑加速建立统一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欧洲议会此前已经通过了“单一天空”计划,以减少因欧洲各国空域狭窄且交通管制规则不同而导致的飞机绕行延误,以及相应的大量经济损失。不过,该计划原定于2012年才正式实施。
“火山灰危机”后,欧盟委员会负责交通事务的副主席西姆·卡拉斯4月23日表示,“没有统一的欧洲空中交通管理制度使我们难以应对这一危机”,他认为应加速实施“单一天空”计划,尽快建立能够快速反应、统一协调的欧洲航空应急机构。
最后,应该形成正确的灾害应对意识,明白科技既有力量也有不足,从而在面临自然灾害时既不盲目恐慌也不麻痹大意。在此次“火山灰危机”中,虽然各大航空公司强烈认为航空管制没有必要,但欧洲各国当局在找到新的科学标准前普遍没有放松警惕,坚持航空管制以保证乘客安全为标准。
奥恩·本菲尔德灾害研究中心博士卡丽娜·费恩利说,她并不认为空管措施是反应过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的气象学家福尔克尔·武尔夫迈尔也表示,在没有任何能够用以衡量的标准时,封锁领空是正确的做法。
《科学时报》 (2010-4-26 A3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