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建堂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4-22 22:27:2
科幻叙事与科学素养
 
■王建堂
 
《2012》与《阿凡达》在世界影坛的惊爆,是科幻叙事+人文关怀所激活的“全球话语”效应。科幻叙事是指带有浓郁科幻色彩的文学叙事,能给人以梦幻般的生命超前体验;无疑,创造如此大片的高手,必须具备丰厚的科学素养。
 
《2012》科幻叙事大背景是:玛雅长历、诺亚方舟、太阳风暴、中微子、世界屋脊。《阿凡达》科幻叙事大背景是:半人马座、潘多拉星球、夜光植物、磁场效应、印度教传说。将以上元素异想天开地编织在一起,再融入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生态平衡等一些人文要素,虚构一个子虚乌有的、地球人与外星人冲突的故事,于是就制作成一盘震撼世界的文化大餐,让观众在极大视觉享受、心灵震撼的同时,带着对地球、人类命运的几多焦虑惶恐,沉重地走出了影院。
 
当然,两部大片超级成功,离不开神奇的电脑制作技术手段;但更得力于 “大手笔”们:丰厚科学素养、天才想象力和恢弘的文化视野;难怪两部大片能很快走出英语语境,迅速演绎为一种风靡全球的“人类文化语言”。比较是认知的明镜。反过来再看我们投巨资打造的大片,要走出国门,演绎为一种强势的“人类文化语言”,就难了;我们的弱势除有制作技术方面原因之外,编导的科学素养、文化视野、艺术眼光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尤其是“科学素养”先天不足,是制约拍出走向世界“大片”的致命伤。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从小培养起来的科学思维品格,她包括:强烈的好奇心、执著的探索精神、敏捷的超前思维、非凡的想象力、开放型的知识结构、勇于质疑的否定意识等。
 
先看《2012》导演艾默里奇:就读于绘画雕刻专业,后又学习影视导演,其毕业片因制作成本最高而声名大噪。后涉猎于科幻片编导,先后制作了《独立日》、《星际奇兵》、《后天》等一系列科幻大片。巨片《2012》讲述了由剧烈太阳风暴而给人类带来的灭顶之灾。在编导此片时,其首先须融通这样一些知识元素:玛雅文明消失、玛雅长历内涵、太阳耀斑、中微子、地球内核、磁极偏转、诺亚方舟、世界屋脊等。故编导的知识结构既需自然科学、又需社会科学,即我们常说的、文理兼通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正是张艺谋、冯小刚们所缺少的元素;因而光懂得故事编织、镜头切换、背景写意是远不够的,还得具有深厚的自然科学素养、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这才能与好莱坞大腕们“对弈”。
 
再看《阿凡达》导演卡梅隆,那更是一个“科幻疯子”。很小时就开始写科幻小说,14岁时看《2001太空漫游》如醉如痴,在电影院竟连续看了10遍之多;进入大学物理系学习,由于对物理不感兴趣,干脆跑出校园闯荡社会。1977年看到经典科幻片《星球大战》兴奋不已,意识到这才是他要创造的东西,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走上科幻影片创作之路。孩童时好奇心、驱使着他一直沉溺在“梦幻之境”;但其想象力有着扎实的科学依据,他曾花十几年功夫,研究了大量的宇宙学和达尔文著作,执著地探求着宇宙的秘密。卡梅隆的知识结构,促使他开启了全球文化大视野,整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元素;宽广的知识结构,丰厚的科学素养,养育了卡梅隆神奇的想象力,可以说《阿凡达》正是其科学素养的自然结晶。
 
从科学文化视角审视:张艺谋、冯小刚与艾默里奇、卡梅隆是绝不可同日而语的,且绝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一是从小所受文化熏陶不同。张艺谋、冯小刚少年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甭说科学文化,就连一般文化都在“被革命”之列,恐怕在少年阅读记录上,连“科幻”这个词都很少接触。且二人中学阶段也在“文革”中,除了语数外,就是学工、学农、学军,知识结构非常单一,与艾默里奇、卡梅隆相比具有天壤之别;天文知识很可能是零,更甭说高深的宇宙起源说与达尔文主义了。
 
第二是整个国民科学素养都很低。现行教育体制是“唯考独尊”、考啥学啥,决定学生命运的是英语、数理化,“自然常识”一开始就被打入“冷宫”,故国人整体的科学素养均低。据国家行政学院完成的《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尽管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总体高于普通民众,但是只有不到1/2的官员表示:不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迷信形式;相信“相面”的县处级官员的比例、甚至高于老百姓,相信“风水”的官员更是比比皆是。在如此大背景下,我们大可不必去苛求张艺谋、冯小刚们,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特定的产物。
 
笔者认为,要提高国人科学素养,须先从小学生抓起:
 
第一,要激发孩子的强烈好奇心。把孩子的目光吸引到万紫千红的大自然中去,在那里开展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从而获取鲜活的第一知识信息。第二,要激发孩子强烈的探索意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究天人之际”的优良传统,先哲屈原早就发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呐喊,不懈探索应是生命的第一追求。第三,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想象力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让孩子放飞思维的白鸽,翱翔于自由创造的蓝天。第四,要激发孩子的超前思维能力。冲破现实牢笼,强化未来意识,勇为天下先。第五,为孩子打造开放式的知识结构,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识万物,善于吸纳新的知识。第六,培养孩子勇于质疑的否定意识,要积极地去接受传统文化,但要敢于怀疑、敢于否定、敢于创新,打造一条创造新知识的流水线。第七,尤其是在考试评价环节中,要有效地融入科学素养评价的试题,且应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明确导向。
 
总之,影视精彩的科幻叙事,源自编导厚实的科学素养,提升科学素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也只有提升国人的科学素养,才能有效提高民族文化的创新力与竞争力,到那时,我们才会有更多的“人类文化话语权”,让“汉语”扬眉吐气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科学时报》 (2010-4-23 B3 科艺天地)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