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钟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4-22 17:42:54
关于书和阅读的那些事儿

《别想摆脱书》,[法]卡里埃尔、[意]艾柯著,吴雅凌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定价:29.00元


《二手书那些事儿》,[英]O.J.M.戴维斯著,尹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定价:27.00元

 
□本报记者 钟华
 
关于书和阅读,有一些人有悲观的想法。他们认为,今天的人读书越来越少,年轻人尤其是阅读最少的人群。有的专家把“阅读危机”解释为“人文精神危机”。有人甚至在2008年世纪经济论坛上预测,书籍将在不久的将来消失。书籍现代危机究竟存在吗?电子书是传统书籍的终结还是延续?书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书之思考
 
艾柯和卡里埃尔的对话集《别想摆脱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艾柯被誉为20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学者和作家,著作等身。他还是藏书家,拥有5万册珍贵藏书和1200册印刷初期珍本。而法国电影泰斗卡里埃尔也是出色的作家、藏书家,拥有4万册左右的藏书。这两个一生几乎都在和书打交道的人,坐到一起畅谈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话题直指当下书籍命运最严峻的疑问。
 
“从古登堡在西方印刷第一部《圣经》起,以印刷书为载体的书的历史仅有五百来年。但我们知道,广义的书的历史,也就是书写的历史,远远不止于此。早在印刷书籍以前,人类就有莎草纸稿、羊皮纸卷、石碑等更古老的书写载体。如果把电子书视为印刷书之后的新载体,那么在书的历史上,网络是继印刷术之后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当下所讨论的‘阅读危机’,究竟是网络渐渐有取代传统印刷书的势头,人们只读电子书而不读传统的印刷书?还是人们确实不再读书了?”本书译者吴雅凌提出的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艾柯和卡里埃尔给出的答案。
 
艾柯说:“五百多年来,围绕书这一客体的多样化,并没有改变书的用途或结构。书就如勺子、斧头、轮子或剪刀。一经造出,就不可能有进一步改善。你不能把一把勺子做得更像勺子……我们看不出还有什么比书更适于实现书的用途。也许书的组成部分将有所演变,也许书不再是纸质的书。但书终将是书。”
 
吴雅凌认为:“如果说网络确实给书籍什么危机性的冲击,那么就大概尤其表现在,网络时代的书籍更显著地体现了苏格拉底当初的忧患:一方面,书无法选择读者,也不能为自己辩护:另一方面,摆在读者面前的是网络时代无穷无尽真伪难辨的信息。”
 
而在这一点上,卡里埃尔可能想得更为深远:“如果说我们今天在终端上拥有一切的一切,毫无过滤、无线数量的可取资料,那么记忆是什么呢?这个词的意义何在?既然我们身边有了这么个电子仆人,能够回答我们的全部问题,乃至我们提不出来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既然我们的仿生体知道一切,绝对的一切,我们还需要学习什么呢?”
 
书之乐趣
 
“总有人读书,也总有人不读书。前一类人用不着劝他们读书;后一类人,很多情况下,劝了也没用。”一位叫做O.J.M.戴维斯的英国二手书商觉得读书这个话题其实也蛮简单的。他一面戏称自己是一个“靠经营他人的血泪和汗水谋生”的“寄生虫”,一面也认为“我现在的行当,终归不就是给他人提供一种带来快乐的商品吗?有些人从书中得到的快乐可以媲美做爱,有些人得到的还远多于做爱”。
 
听他讲述一段寻觅二手书的过程也确实像一段爱情故事——
 
靠在旅馆沙发边或者在朋友家做客时随意翻阅的一本文选现在却遍寻不获,这让人愠怒;这种愠怒甚至会让你向朋友去“借”这书而不还。(让他再买本新的?他多半就要把你这朋友换掉了。)现在轮到他去品味追逐的酸甜苦辣,可能得找上好些年,就要放弃的时候,咦,那不是吗——外省的某个阴暗角落里!这就像是在街上偶遇一位心仪的女士,或者与拥挤的房间里与其擦肩而过,你一定会按捺不住好奇心,不找到她绝不甘心。
 
这样的趣事何止一件。在《二手书那些事儿》一书中,戴维斯会带领你游走于奇妙而有趣的二手书世界:爱书之人如何在藏书与家庭生活之间寻取平衡?如何寻觅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旧书?二手书商如何鼓动如簧之舌向顾客进行推销?顾客会使用哪些妙计激怒店主,而书商又会使出哪些奇招予以反击?
 
书为何有如此的魅力呢?因为它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或者令我们打寒战,或者在细雨蒙蒙的阴天逗乐我们。这就如阅读可以排遣孤独,可以触及我们总能想到、感觉到却未能命名、至少描述得不够清晰的事物。阅读是择侣,不是替代,而是选择,因为阅读是跨越时空联系死者、生者的坚实纽带。
 
让我们用卡里埃尔的话来作为结语吧:“艾柯在《玫瑰的名字》中已说明,透过书的历史,我们可以重建文明的历史。书中自有教义,书不仅是容器,储蓄所,更是‘伟大的拐角’,从这个拐角出发我们可以观察一切,讲述一切,乃至决定一切。书是起点和终点。书是世界的戏剧,乃至世界的终末。”我们谁也别想摆脱书。
 
《科学时报》 (2010-4-22 B1 读书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