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张家口市杂交谷子推广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该市计划推广种植“张杂谷”80万亩,种植规模是去年的4倍,并力争用10至15年时间,将“张杂谷”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发展到1亿亩,以促进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张杂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经过20多年潜心研究培养出来的。据测算,“张杂谷”最高亩产可达810公斤,而且和普通谷子相比,能节约一半的水。更重要的是,杂交谷子适应瘠薄的土壤,可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种植。
去年,张家口遭遇50年一遇的旱情,杂交谷子显示出明显的抗旱优势。在旱情最严重的地区,其他作物几近绝收,“张杂谷”亩产仍达到150公斤,比常规谷子高出近3倍,平均亩产值在700元左右,远高于同等地力条件下的玉米、黍子等作物。
据介绍,杂交谷子自选育成功以来,在全国已累计推广种植面积200多万亩。2008年、2009年,“张杂谷”在埃塞俄比亚试种成功,亩产达到300公斤,比当地主要作物苔麸、手指谷产量高1倍以上。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程到张家口考察,认为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紧缺、干旱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杂交谷子将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把塞内加尔、贝宁等9个非洲国家作为试点,推广杂交谷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特意将谷穗样品带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会场上。他的《让杂交谷子像杂交水稻那样为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的发言,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关注。在赵治海的发言结束后,温总理对他说:“你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据了解,今年张家口市成立了以市长郑雪碧任组长的“张杂谷”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划拨3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张杂谷”籽种补贴,并支持市农科院100万元研究经费。张家口计划到2013年,将杂交谷子种植面积发展到200万亩;争取用10至15年时间,将杂交谷子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发展到1亿亩,增产粮食100亿至200亿公斤。(高长安)
《科学时报》 (2010-4-22 A2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