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永新
最近两年,全民阅读的风气渐浓。这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动有密切关系。温家宝总理就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他说过,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去年2月28日和今年2月27日,温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都谈到了读书问题。去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他亲自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
温总理不止一次地表示:“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他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并且与网友分享了关于读书的三点体会。
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的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指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另外,薄熙来、汪洋等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倡导全民阅读,亲自向领导干部推荐有关书目。这些,对于推进全民阅读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多年倡导全民阅读的学者,我由衷地为国家领导人亲自推广阅读而感到高兴,也深受鼓舞。2003~2007年,我曾连续5年在全国政协会上提交了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2008年以来,我又3次在全国人大会上提交了这一建议。今年2月,参加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座谈会时,我也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把全国阅读作为国家战略的建议。
我认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对于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几乎所有留学海外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孩子学习内容的难度不亚于国外,我们学生学习的刻苦和记忆的水平不亚于国外,但是我们的孩子与同龄的国外孩子相比,不仅阅读量少得可怜,阅读面也窄得惊人。国外的孩子往往拥有大量的阅读时间与阅读资源。这个差距不仅导致我们的孩子与国外孩子在知识面和知识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对世界理解的差距,对于人的关怀的差距,这也是我们产生不了大师级人物的文化教育根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习惯的养成是有关键期的。研究发现,阅读最关键的时期是儿童时期,这是人的精神饥饿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阅读兴趣与习惯形成的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旦孩子们发现了这个智慧的宝藏、思想的深渊,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就会拥有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就会成为他的生活方式。
许多国家的元首十分重视并亲自倡导和推动阅读。去年2月,刚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与妻子米歇尔来到华盛顿的一所小学,一起为孩子们朗读介绍美国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儿童读物片断,与全班师生合影、握手、拥抱,还送上满满两个牛皮纸袋的书。“9·11”事件发生时,布什正在一所学校与小学生一起读书。当工作人员告诉布什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向世贸双塔时,布什的反应是继续听小学生们朗诵《我的宠物山羊》。英国女王等也都会到学校为孩子们读书。
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我们非常希望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能够到学校为小学生或者幼儿园学生读书、讲故事,以倡导全民阅读的风气,进一步促进全民阅读的开展。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科学时报》 (2010-4-22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