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黄辛 陆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4-7 20:34:2
新西兰总理首席科学顾问格鲁克曼:
关注人类“文明病”
 
□本报记者 黄辛 实习生 陆洋
 
受“徐光启讲席教授”计划邀请,新西兰总理首席科学顾问彼特·大卫·格鲁克曼爵士近日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进行学术访问,并作题为《过去的回声——亚洲医学与公共健康关系的一个革命前景》的报告。
 
格鲁克曼早年担任儿科医师,后转入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胎儿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以及增长的控制机制。1980年,回到新西兰后,他建立了一个包括60多个研究人员的机构,专门研究发育内分泌学和神经科学,同时研究人类的增长发育和畜牧动物的增长发育。现在他担任新西兰总理首席科学顾问,同时还负责领导一个由3个国家的6个研究中心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其目的是推动全世界范围的后成遗传学研究,以促进人类的健康条件。
 
宝贝,今天听“天气”预报了吗?
 
格鲁克曼认为胎儿所处的原始环境就是娘胎,母亲每天吃的喝的都能影响到胎儿的生长环境。格鲁克曼笑着说:“就像我们每天早上听天气预报一样,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也会根据每天妈妈发出的‘信号’来调整自己,若母亲怀孕期间摄入过多的营养,体重增加,宝宝就会接受变胖增重的‘信号’,从而出生前就过于肥胖,日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成倍增长。”格鲁克曼表示,胖娃娃并不一定是健康娃娃,另外,有的新生儿看起来也许并不肥胖,但很多脂肪浸润在内脏中,使他们长大成人以后更容易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现在格鲁克曼和他的团队正在研究科学营养的食谱,希望能有助于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同时他建议母亲们怀孕时控制体重、不吸烟。他还提到,最佳的怀孕年龄为20岁到32岁。
 
中国的“文明病”需要关注
 
5年前,格鲁克曼将研究机构带到了新加坡。令他惊讶的是,世界上75%的糖尿病发生在亚洲,同时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印度的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在短短20多年中翻了3倍。很多人认为这是饮食的问题,但他认为不完全是。“与西方不同的是,亚洲人群不发胖也会得病。”格鲁克曼说。
 
此后,格鲁克曼开始关注亚洲的“文明病”,经过多年研究,格鲁克曼提出,大部分非感染型的疾病源于我们已形成的适合原有环境的能力,未及时进化以适应变化后的新环境。例如青春期的冲动症和近视眼、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因为胎儿或者婴儿期间的发育变异所造成的神经、情绪错乱。
 
在亚洲很多地方,由于一些社会经济因素,使得以上这类发育疾病更加严重。现在格鲁克曼的研究也非常关注如何减少正在经历快速文化转型的人群中的众多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哮喘、过敏和中风等。
 
格鲁克曼表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在促进国际社会和谐、人民生活美好和彼此的理解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新西兰与中国在很多方面交流密切,但科学领域交流还不多,作为新西兰总理的首席科学顾问,他希望日后在全球变暖、农业、健康等领域多多加强交流合作。
 
《科学时报》 (2010-4-8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