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李亚楠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29 22:21:30
北师大三级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给各宿舍楼的楼管进行了一场“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心理健康知识应知应会”的培训,这是继给学生家长、学校安保人员等进行培训之后又一次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范围的培训活动。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发展为三级服务体系。
 
“心理咨询中心”作为“第一级”,是最专业的部分,现在共有6位专业指导老师。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除了参加过严格训练的专业老师外,还辅以具有相关知识储备的研究生参与。
 
近一年,心理咨询中心共接待咨询学生1000人次,通过形式多样的咨询辅导,心理咨询室已经帮助很多同学走出了心理困境。由于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量比较大,咨询前通常都需要预约。
 
为了缓解中心接待人数多的问题,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还开设了“雪绒花心理帮助热线”。这是由1989年开通的北京市第一条中小学生心理帮助热线——“4015043”发展来的,现在面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开展服务。
 
这条热线目前由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主持并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由北师大心理健康者协会承担日常运作,每天下午5:30~9:30免费接受学生的电话求助,不仅对校内学生,对于校外学生也同样免费,每年受众约1000人次,为他们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级服务是各个院系设置的生活指导室。由研究生工作部和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通力协作,对各院系的生活指导室专职辅导员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帮助各自院系的学生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截至目前,学校已有20个院系所成立了生活指导室,累计开放5100小时,共计接待来访学生3300人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20余场,直接参与人数达2万多人次,有效帮助学生处理了学业、情感、就业等问题。
 
每年新生入学,文学院“爱·生活”指导室都会组织新生指导座谈会,帮助新生应对未来人生规划的迷茫境况。2009级一位同学说,通过这种非学术的座谈形式,老师们的真诚睿智对我的生活有很大启发,到北师大快一年了,生活指导室老师的建议帮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针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研工部策划了“求职面对面”系列活动,各院系的生活指导室具体实施,化学学院和科学学院等都曾邀请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也多次应邀为学生解答户口、档案、编制、三方协议等就业细节问题。此外,教育学部的“师生茶叙”、哲社学院的“午间驿站”和心理学院的“融融茶馆”等都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生活问题。
 
“雪绒花使者”是其中的“第三级”,也是覆盖人员最广的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共有350多人。他们分布在各大院系,由推荐或自荐方式产生,每班至少两名(一男一女),在双周的周三下午3时,参加由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开办的“雪绒花心理健康大讲堂”培训课程。课程共有8次,内容围绕“自助与助人”的主题展开。
 
在课程结束后,所有合格学员将获得“雪绒花使者”证书,在校园内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辅助院系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班级工作和实践活动,并帮助有需要的同学预约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咨询。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的宋振韶老师说:“今年的雪绒花使者课程已经开始了,这一批共有94名‘使者’,希望春暖花开的时候,‘雪绒花’能在师大开出一道独特的风景。”
 
目前,北师大正在申请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纳入“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准备搭建集服务、培训、研究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继续为更多的同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李亚楠)
 
《科学时报》 (2010-3-30 B2 校园)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