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姜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5 7:13:13
爱耳日乐章在全社会奏响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也许是捷克著名浪漫时期民族主义作曲家斯美塔那笔下最为广大听众所熟知的旋律,当其中著名的《沃尔塔瓦河》一曲在今年爱耳日公益音乐会上奏响时,很少有人知道,《我的祖国》恰恰是作曲家失聪后完成的作品。斯美塔那和乐圣贝多芬一样经历了晚年失聪的命运,然而不幸的是,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后来不堪失聪带来的精神压力而崩溃,直至在精神病院去世——听力障碍之于患者的痛苦绝非局限于听力本身。


 

□本报记者 姜炯
 
3月3日,由著名指挥家陈佐湟执棒,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为社会各界千余名嘉宾及到场观众献上了一台别具意义的交响音乐会。之所以谓之别具意义,是因为当天是我国第十一个爱耳日,这个由爱耳日的15个会签部门主办、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承办的公益音乐会,正是为全社会广大听力障碍者而奏响。
 
1998年3月,16位全国政协委员递交的《关于建议确立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提案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国家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 2000 年成功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继2008年首届全国爱耳日公益音乐会在京举行以来,每年在爱耳日为听力障碍者奏响爱耳护耳乐章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国民对听障重视不够
 
听觉是人体的重要机能,如果一个人的听力发生障碍甚至丧失听力,便失去了一个与外界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然而丧失听力对人的影响绝非仅此而已:民间有所谓“十聋九哑”一说,由此可见丧失听力直接影响患者语言能力;先天性听力障碍得不到及时矫正,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甚大;此外,耳聋对于患者的精神也有极大的影响,作曲家斯美塔那最后精神崩溃,很大程度是由于其晚年失聪导致。
 
然而长久以来,听力障碍在我国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门诊部主任王树峰介绍说:“除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多的基层单位治疗耳聋的设施比较落后。而且很多患者本身对于听力障碍不重视,就诊率比较低。这是社会发展程度差异所导致的,现在人们对于听力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听力障碍也就越来越重视。”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生产劳动,人们在诸如交流、娱乐等方面也越来越依赖听力。
 
人工耳蜗 重建“听”的希望
 
听力的丧失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据王树峰介绍,感觉细胞比一般神经细胞更加脆弱,比如听力神经细胞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细胞,因此一旦发生神经性耳聋,基本不可能恢复。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多数听力障碍至今仍然属于不治之症。此外,即使是突发性耳聋,如果在三个月内不能够得到恰当的处置,也极有可能形成永久性耳聋。
 
目前,医学界对于永久性听力障碍的解决方案普遍为人工替代性装置,比如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助听器一般应用于轻度耳聋,通过放大声音刺激患者听力神经,但对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是植入人工耳蜗。
 
据王树峰介绍,目前国际上人工耳蜗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是奥地利、澳大利亚和美国三国,然而对于国内大部分患者而言,进口产品的价格难以承受。但是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人工耳蜗的研究逐渐取得突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王正敏院士在2008年就成功研制出我国自己的人工耳蜗,这个项目我也参与其中。最近,杭州的一家企业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也成功开发出世界领先的人工耳蜗,并且取得的医疗器械的注册,即将全面走向市场。”王树峰说,“国产的人工耳蜗有望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为进口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国家财政已经决定开展实施“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中央财政投入4.12亿元,资助贫困家庭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据王树峰估算,这意味着即使采用进口设备,每年也将有超过1500位符合条件的患儿走出无声的世界,重新获得听力。
 
基因检测 防患于未然
 
在今年爱耳日到来前夕,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为爱耳日预热。除了为科普讲座和听力测试之外,中心还为残疾人艺术团的团员作了致聋基因的检测。
 
王树峰介绍说,致聋基因检测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很多耳聋是由于药物中的致聋性毒素引发的,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判断被检测人是否拥有对这些毒素的敏感的基因,从而避免使用含有相应成分的药物,以降低耳聋风险。另外,基因检测对于遗传性耳聋患者第二代的意义深远。“大部分遗传性致聋基因是隐性的,因此如果夫妇双方都是聋人且都拥有同类的致聋基因,那么他们的第二代就必然是聋儿,因此不建议生育。相反,即使父母双方都是耳聋患者,但是双方的致聋基因不同,那么他们的第二代也许就不是聋儿。”
 
目前,基因检测在我国主要有实验室检测和基因芯片检测两种。如果说基因检测在我国检验界中尚属新生事物,那么基因芯片就是新生事物中的新生事物。“基因检验利用先进的技术水平把导致耳聋的基因都整合在一个芯片上,一次性采血就完成了所有基因的检测。不仅方便,而且检验速度比实验室快许多,此外价格也比传统基因检验便宜很多。”王树峰说。据他介绍,目前聋儿康复中心用于基因检测的生物芯片由我国自主研发,是世界首创的先天耳聋基因检测平台。
 
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启动
 
如果说世界首创的基因芯片检测平台和世界领先水平人工耳蜗技术是科技界为听力障碍者带来的福音,那么每年上亿元的专项拨款、每周都行驶在复聪之路上的爱耳快车以及每年一次的公益音乐会更说明了全社会对于听力障碍群体的关怀。有了社会重视、专项经费和领先技术,我们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
 
“很多执业医师对于高端助听设备并不了解,而企业的工程师们又不熟悉患者的生理特征。”王树峰说。不过据他介绍,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提上日程。2009年国家启动首次四级助听器验配师资格考试,第二次考试也将在今年3月举行,这标志着我国拥有了首批国字号的助听器验配人才。方方面面的新迹象都表明,救助听力障碍者的乐章正在全社会范围内奏响。
 
相关链接
 
听障位居我国残疾之首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为13.7万,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10.2万。此外,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
 
与助听器不同,人工耳蜗不是单纯地将声音放大。当内耳毛细胞损伤过重时,人工耳蜗可绕过内耳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人工耳蜗包括体内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利用体外声音处理器收集声音言语和环境声音进行编码处理,经过处理的信号通过射频信号传送给体内的处理芯片,处理芯片将编码过的声音信号进行解码并以电流脉冲的形式通过植入电极刺激听神经。可以说,人工耳蜗是目前最成功的人造器官。
 
爱耳快车驶出京城
 
在广大基层单位建立起先进的耳聋诊疗康复机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为了尽快满足不同地区听力障碍者的就诊需求,由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发起的“爱耳快车”在2008年正式启动。“爱耳快车”由一辆豪华大巴改造而成,当年王树峰等专家亲赴位于厦门的汽车企业参与车辆改造流程,使这辆“爱耳快车”能开展所有以前只能在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进行的项目。2009年,“爱耳快车”不但履行了深入北京广大社区为患者服务的职能,更开出京城为更广大地区的听障患者服务的行程,最远已经抵达安徽省安庆市。
 
《科学时报》 (2010-3-5 B1 科学与健康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