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渝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5 7:13:13
教育改革的艰巨和复杂

 

□王渝生
 
两会召开前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再次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自然受到了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极大关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的1/4个世纪以来,我国有4次重大的教育改革举措:1985年、1993年、1999年和这次从2008年8月启动至今历时1年半的《规划纲要》中的6项教育体制改革和相应的10项试点工程。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第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第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还要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三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去行政化,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第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第五是改革管理体制,做到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第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开放促改革。
 
以上这6个方面的改革,应该是比较全面系统的了。但改革具有极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它涉及到观念、体制,还涉及到习惯势力和切身利益。笔者有幸成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咨询专家,在1年多的战略研究过程中,对于具体的改革措施则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好不容易有了共识,如改革考试制度中的高中文理分科,专家和领导都赞同取消,认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一拿到社会上征求群众意见,“问计于民”,则发现赞成取消文理分科的还不到一半,多数人认为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考虑,还是文理分科为好。这次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此发表的意见也众说纷纭。
 
因此,改革需要协调、需要试点。为此,这次教育规划纲要专门设置了10个改革试点项目,内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职业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有的代表和委员在讨论中指出,这次教改有了愿景,但改革的措施和方法、手段尚不甚明了。
 
例如,关于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纲要提出要“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和“建立有效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机制”,但没有强制性的有力措施。以至于早在17年前的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本世纪(注:指20世纪)末达到4%,达到发展中国家80年代的平均水平”,以及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0年达到4%的目标均未实现,使这4%成为历年两会热点。这次《规划纲要》则把4%的目标推到了2012年,比原定的2000年、2010年又推后,一共推了12年之久,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科学时报》 (2010-3-5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