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肖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4 8:2:2
中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 肖洁
 
可能从今年开始,中国公民要越来越关心自己的一个“分数”了。如果得分高,也许你能从银行很快申请到条件优惠的个人贷款;反之,如果得分低,可能你的贷款申请就会被银行无情拒绝。
 
这个重要的“分数”,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对你做出的个人通用信用评分。
 
日前,在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举行的成果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经过3年多努力,现已基本完成个人通用信用评分模型的研发工作。目前,个人通用信用评分已在部分商业银行进行验证,并有望在年内结束验证,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数据挖掘技术显身手
 
这个被命名为“中国评分(China Score)”的评分系统,是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与央行合作开发出来的。
 
个人通用信用评分是基于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综合考察个人的信用行为特征,对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计算得到的分值。
 
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石勇是该项目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他说:“中国经济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金融系统中不建立信用评分系统是不行的。”
 
近年来,个人信用经济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住房按揭、汽车贷款等业务发展较为迅速,但个人信用信贷业务仍然只占银行信贷业务较小份额,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究其根源是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而相较于我国,欧、美、日等国经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和成熟的运作机制。
 
2003年9月,国务院明确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经过几年努力,人民银行建立了庞大的全国联网运行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了大约1613万家企事业单位和6.7亿个自然人的信息。
 
石勇介绍说,这6亿多人中,有1亿多人的银行数据是非常完整的,可以很好地用于信用分析。他说这个系统现在是全世界相关领域最大的系统。“我们的系统为什么做得比美国还好,因为我们数据多。”
 
面对海量的数据,个人信用评分是如何打出来的呢?石勇解释说,一般来讲,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可以由几百维的指标去刻画,比如个人的工资、年龄、职业、家庭人口数、信用卡申请情况,以及用卡、还款情况和还账能力等。在这几百维指标中找出综合指标,就要用到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集中识别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信息的过程。据介绍,央行的“中国评分”系统在挖掘方法上国际领先且具有独创性知识产权。相对于现有的数据挖掘方法,该模型建模过程简单明了,模型的参数可灵活选择,且在诸多行业已经有成功的应用。
 
试用表现良好
 
朱民说,这套评分模型现在已经开始在各商业银行试用。
 
自2006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上线以来,商业银行共享他行客户信用信息的难题得到解决。个人信用报告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审核个人贷款申请、发放信用卡,甚至审查个体企业信贷申请的重要参考。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现在越来越热。
 
而相对于现在使用的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将会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信用情况,因为该评分模型包括500多个衍生变量。
 
朱民认为,从商业银行已经完成的验证情况来看,个人通用信用评分的表现效果良好,初步可以应用于金融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信用卡生命周期管理、汽车贷款管理、住房贷款管理、个人贷款管理及其他消费信贷管理领域,给授信决策和贷后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他评价说:“中国开发的全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远远超过国际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即将推出的个人通用信用评分分值范围是0~1000分。分数越高,说明受评者的信用风险越低;分数越低,说明受评者的信用风险越高。这一分值范围与其他发达国家略有出入。比如美国的个人信用分数一般在350~850分之间。有资料显示,在美国,通常得分650分以上的消费者申请房贷就没有问题,720分以上者可以申请到最优惠的车贷。
 
我国个人信用系统的未来
 
石勇对我国个人信用系统的未来发展表达了一些个人看法。他认为,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发展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先把评分做出来;第二个层次是商业化,即采取收费的方式;第三个层次则是实现公正化。”
 
石勇说,我国已经达到了第一层次,不过根据我国国情,目前“我国还是先由人民银行来做评分系统”。
 
不同于我国征信系统是由央行负责,美国目前主要有3家大的征信公司,此外还有一些区域性、行业性的征信机构,它们构成了完备的美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这些独立的征信公司都是企业法人,以营利为目的。它们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用数据,然后按照科学的信用评价体制,把这些原始信用数据分析整理成信用产品,出售给银行、保险公司等授信机构。美国人一旦信用出现不良记录,不仅影响其贷款等金融活动,还严重影响其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
 
石勇认为评分系统需要逐步商业化,“一个标准、完美的方式,应该由第三方公司用人行数据来做评分,但是数据由人行来管。这是国际标准。”他说,未来如果这些系统不开放,不企业化,征信衍生工具也发展不起来。
 
他还指出,将来的评分不一定只有一种。“你给我评了个分,可是我不服怎么办?”他认为这就需要多家评分来制衡,“如果两家评分都差不多,那还能说什么?”
 
石勇也一再强调,评分系统商业化一定要在法制化的框架下进行,这也意味着我国需要加快推动《信息法》等相关法规的建设。作为民建中央委员,石勇参与起草了民建中央去年全国两会提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抵御经济风险能力》的提案。这项提案被列入去年全国政协的100件重点提案,并进一步选定为需实地调研的五件提案之首。
 
去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今年,仍然有不少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继续关注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比如,孙工声代表提出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刘贵生代表提出应加快建立信用标准体系;张静代表则呼吁加快征信立法,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等。他们都对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出了希望。
 
《科学时报》 (2010-3-4 A4 技术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