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西苑医院副院长 史大卓
快速化、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等等,是检验医学现代化的趋势。每一个检验指标的产生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西医用检验指标辨识疾病,现代中医同样也是如此。传统中医起源于5000年前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当时,治疗疾病是用趋利避害的方法,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方法。当然,在古代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检验指标。
其实我们古代关于人体的尿液的气味、粪便的气味等等的观察也是一种“检验”,是在2000年以前传统中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这些观察辨识结合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楚,形成一套“检验”方法。古代这些观察应当说不等于我们现代的检验,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具有检验的意义,我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我的观点。
中医在不断发展。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对中国影响加剧以来,几个中医大家开始用理化指标去观察疾病的变化,观察中医的疗效,现代中医又是怎么看待理化指标的呢?
检验数据评价医药临床治疗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评价医药临床治疗效果的时候有几个手段。一个层面是凭借主观意识的诊断,这里面也包括患者自我的感知——疼痛不疼痛,舒服不舒服。这是一个最初的临床的疗效评价方法,传统中医由于受诊断条件的限制,他们在评价疾病的时候主要是限于这样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体征,包括医生看到的一些临床诊相,包括查体的方法等等,这里面也包括我们现代体征检查所看到的一些现象。这个体征相应的比主观的诊断要客观一些,重复性也更强一些。第三个层面就是我们现代的理化指标,也就是理化指标所反映的一些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化现象等等。
当然,大家都知道,疾病在发展过程当中,是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有时候临床的征兆、体征和理化的检验是一致的,但是很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很多情况下,病人甚至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但是疾病已经到了晚期,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现象。比如慢性肾衰竭的患者,他们往往到了透析的地步才来医院就诊,之前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还有一些恶性肿瘤患者,等到发现的时候肿瘤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还有我们平时遇到的心力衰竭,在基本的代谢期也看不到症状。我是一个心血管的大夫,我看到很多心血管的病人前来就诊的时候,原来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病,一经查体的时候才知道程度已经很严重,理化检查的时候BNP达到了2000多。虽然疾病已经到晚期了,但是他平时没有什么症状,甚至于说没有什么体征。
那么,中医在用什么方法评价疗效呢?中医怎样把这些理化指标和自身评价疗效的方法结合起来呢?今天的中医基本上采用了现代医学的理化指标。包括从“六五”、“七五”,一直到“十五”计划,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中医临床的观察除了自身诊断需要的证候之外,普遍采用了现代的理化指标。我也恳切地希望检验医学的专家们,能够给中医的临床经验,为中医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帮助!
检验数据帮助现代中医认识疾病
现代的理化指标已经达到了中医自身辨识疾病的范畴。什么意思呢?一说到中医大家就会想到望、闻、问、切。特别是“切”,靠三个手指头来感知患者的疾病,其实中医诊断远远不是这样的情况。在古代,望、闻、问、切也许已经很全面,可以观察病人内在的一些变化。但中医在它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将现代科学的成果纳入到自己认识疾病的范畴当中去,从春秋战国开始,祖国医学的前辈就开始采用解剖的方法。近代,大家开始用理化的指标和中医的传统辨识结合起来。到了现代,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把理化指标作为中医诊断中的一个“证”,这反映出中医始终不断地努力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中医科学院的两位院士,他们对检验研究获得了2003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们把血小板形成的情况,相应单位的情况,血脂相关的情况拿到中医当中去研究。上海的一位院士,他把丘脑垂体方面的激素、肾腺方面的激素等结合在一起,发现如果激素分泌量减少就是肾虚,失衡则是阴虚等等,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对中医的检验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就是我们目前用的BNP,它和心脏的气虚有一些关系。
那么,逐渐地把现代科学检验到的成果,检验到的数据拿到中医诊疗当中去,而且形成中医的形态学辨证和微观学辨证这么两个系统,这方面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的发展,而且这几年来中医研究的很多成果都是在这方面取得的。
利用检验数据指导中医治疗和用药
我们看到理化指标对疾病的一些反映对中医治疗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当检验报告中血蛋白数值增高、血脂数值增高、雄性激素相关数值的减少,吃一些对症的中药,临床证明对症状还是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的。具体来说,当对肝炎的相关检验数值增高,目前中医用五味子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还有女同志更年期的相关数据变化时,用当归、枸杞等对她们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这方面应该说检验对中医的发展,对提高中医用药的针对性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说,西医和中医方法学不同。西医从微观、生理学认识疾病,中医是从整体的证候,采用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认识疾病。但是二者相同的是,它们面对的都是人体,目标是一致的。就目前医学发展的方向而言,现代医学也逐渐向整体化医学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学的兴起,强调不同器官的联系以及不同细胞之间的联系,而且大量研究发现,很多局部的变化是全身疾病的一个反映。
在中医学发展中,我们也在利用微观的一些变化认识疾病。在这个前提之下,中西医两者是可以有一个良好的结合,两种医学的结合,我相信能够为病人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
最后要对检验医学界的老专家、老教授、老前辈说一句:我无比地崇敬你们!为什么呢?在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你们都作出了卓越奉献。你们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诊断疾病、观察疾病、分析疾病的科学依据,从艾滋病到SARS,我们检验界的专家、检验科的前辈敢为人先,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一个科研工作者,我向你们致敬!
《科学时报》 (2010-2-12 B3 检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