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攀钢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控制技术自主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了由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连铸轻压下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在已成为连铸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认为是消除铸坯宏观偏析从而有利于开发高质量高附加值钢材产品的最佳方法。轻压下技术根据压下位置、压下量及其分配是否固定,分为静态轻压下技术和更具优越性的动态轻压下技术两种类型。
攀钢于2002年在一号大方坯连铸机上,从国外引进SMART/ASTC动态轻压下控制技术系统,主要用于重轨钢的生产。攀钢钢研院、新钢钒、信息工程公司和东北大学的科技人员联手,在消化、应用、优化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创新,逐步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专有技术,其中,有7项发明申请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其中1项已经授权,并成功应用于攀钢一号、二号大方坯连铸生产的实践,显著提高了重轨等重点品种钢的实物质量,确保了攀钢出口车轴钢、氧气瓶钢、石油钻铤钢等的批量稳定生产。
业内专家认为,该技术工艺合理、运行可靠,效果很好,可在国内外同类铸机上推广应用。
(王莉萍 唐诗全)
《科学时报》 (2010-2-2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