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0-17 21:31:31
首届创新中国论坛
(第二轮通知)
 
一、论坛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由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论坛主席,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即将举行。首届论坛主题为“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对科学研究的执著、对青年人才的奖掖、对科学道德的尊奉让人感动。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学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后人前行。
 
大师刚刚远去,“钱学森之问”就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人们的缅怀和追思,不时会被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所震撼——“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民众的深思。它是沉重的,更是不容回避的。
 
人们称呼钱学森为大师,但钱学森自己说: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大师——当这个被赋予太多期望的名词频频见诸报端,见诸学术界、知识界、教育界人士的口头,我们要问:究竟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大师?大师身上有哪些优良的品质和特征?什么样的土壤能培育出大师级的一流杰出人才?要获得这样的土壤,政府与社会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这些简单追问的背后,是中国教育界沉重的步履——这些基本的问题就像高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不早日破解,势将严重阻碍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有鉴于此,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将主题确定为“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期望能在大师远去的背后,为中国创新求得几剂良方。
 
首届论坛诚邀有关专家学者与会。
 
二、论坛总议题
 
创新氛围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
 
三、论坛2010年主议题
 
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分议题:
 
1.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与品格
 
2.创新人才对成长环境的需求
 
3.创新型大学的社会环境分析
 
4.中国大学的制度与创新能力
 
5.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6. 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创新性
 
四、论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科学时报社
 
承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五、论坛组委会
 
论坛主席: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组委会成员:
 
叶铭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刘洪海:科学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李耀臻: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炳林: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六、论坛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2010年10月29日下午2:00~
 
5:00,10月30日上午7:30~8:20
 
报到地点:10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010-58802288);10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
 
论坛时间: 2010年10月30日 8:20 ~
 
18:30
 
论坛地点: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
 
七、参会论文征集
 
参会论文(或摘要)请于2010年10月20日前发E-mail至daxue@stimes.cn、xwzx@bnu.edu.cn信箱。
 
或邮寄至: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3号科学时报社412室崔雪芹收,邮编:100190。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褚素丽收,邮编:100875, 手机:13691478178 电话:010-58808001,传真:010-58807928。
 
参会论文将择优结集出版。
 
《科学时报》 (2010-10-18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