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黄道京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0-13 20:55:5
科学与伪科学的博弈
——养生图书之乱象剖析
 
□黄道京
 
所谓的养生图书,在中国古代多属道家或老庄一派的,历来被视为旁门左道,不仅内容玄虚,所涉之事深不可测,而且书中所言缺乏科学实证,多为臆想之说,故古代医家尚不采取,更何况一般百姓乎?
 
乃至近现代,养生图书仍不见盛行。坊间偶有此类书籍面世,读者廖廖,影响甚微。时至改革开放年代,不料养生图书却异军突起,不仅流行于民间官场,而且身价倍增,印数与读者呈天文数字,竟成为与明星传记类图书不分伯仲并列比肩的大众读物。
 
然细细盘点近几年出炉的养生图书,往往是作者自说自话,所言内容之虚实,读者皆如雾里看花,不仅一头雾水,而且不明就里,让人只有“虚”与“玄”两字可想象之。试想,如果按这些书作者所言行事,即照他(她)们指出的方法疗病(或养生、保健),那老百姓何必花钱受罪去医院?国家又何必花费巨资建立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现代正规医院呢?按这些养生保健(或医疗)专家的“功力”所致,既可百病包治,又能诊断疑难,俨然如观世音菩萨再世,令患者如沐春风,重获新生。可那些行医多年真正的医学专家与众多历史悠久的正规医院又有何用?取消医院、遣散专家,让这些“养生大师”独享其尊岂不更好?我想,如果读者能认真想一想上述方案的可行性,就不难认清这些“养生大师”的本质和他们那些所谓养生图书的实质了。这就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博弈,即一方如能取代另一方存在就是客观的、科学的,反之亦然。
 
现在想来,那些红火一时的养生图书,都不是正规的医学专业出版社所出版。就连较为知名且较靠谱的几部养生书,如曲黎敏等人的,都未见一本出自医学出版社。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医学专业出版社的编辑或领导均为医学专家出身,对所谓“养生”之道大概视为野狐禅之类,不予理会。因为正规的、科学的、有价值的医学书还出不完呢,谁又有精力和财力去出那些劳什子!这一点,笔者曾和医学出版社的同行朋友交流过,他们基本上都是这个意思。二是这些养生书的作者,除个别人,基本上既不是医学专业人士又名不见经传,他们写的书找正规医学专业出版社出基本没有可能,就算倒贴钱自费出恐也无可通融。所以说,这两点结合起来,正形成了一个盲区,即那些所谓的养生图书,正规的专业医学出版社不屑于出版,而那些非医学专业的出版社则可乘虚而入,正好出版发行了这些养生图书。这就是近年来养生图书风行一时的基本原因。
 
那么,这里又牵涉一个问题,即那些非医学专业的出版社有无资格或能力出这种属于医学专业领域的养生图书?还是以事实为例:张悟本的那部著名养生图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是一家民营图书公司策划并营销的,那里的总编辑是笔者熟识的朋友,他是中文系出身,多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估计他手下的编辑也没有医学院毕业的。至于卖书号的那家中央级出版社,本身属于新闻媒体专业出版社,医学专业的编辑恐怕也未必有人。他们所做的工作,无非是政治把关没有问题,编辑加工文字过关,至于涉及的医学领域中诸如保健养生等专业,其内容对错与否,恐怕看不出虚实,审不出问题,其科学性、专业性与权威性的存在只能是听天由命了!但这部误人子弟的所谓养生书就在他们手中出版问世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同张悟本的大红大紫一样。这里说一句题外话,笔者从事编辑出版工作30年,也编过两三本涉及医学保健的书。第一本是20世纪90年代初,曾策划一部名为《中医四季养生保健台历》的印刷品出版,作者是当今中国中医界著名肾病专家——北京东直门医院原副院长、内分泌科首席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吕仁和教授。第二部是20世纪90年代末任责编的《名医谈常见病与保健》,作者是九三学社中央社刊多年专门采访医学界各专科著名专家的资深编辑,书中文章均为采访专家之实录并经专家本人审定。还有一部与医学沾点边的书,名为《巧食野菜治百病》,内容只讲了野菜的药用疗效,作者为西北农科院专门研究药用植物的著名专家。以上3部著作,作者虽均为专家,但报选题之时,我所在的出版社领导颇为谨慎,一再强调书稿的科学与真实,要求最后请有关医学专家终审。当时确实是这样做了,我只是“挂名”为责任编辑,所做工作只是文字的编辑加工,内容审定皆由邀请的专家负责,他们才是真正的“责任”编辑。现在旧事重提,无非是说明:一是出涉及医学专业的书要有资格,无论是出版社还是作者或是责任编辑;二是出这类书要慎重,科学是来不得一点虚假和马虎的,医学书更是为甚,否则就不是误人子弟的小事,而是夺人性命的天大之事。
 
说来说去,今日造成养生图书之乱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利益驱动一切,出版为了赚钱。试想,让张悟本之流欺世盗名的,让那些所谓养生图书大行其道的书商或出版社的,不正是为了赢得最好的经济利益与最大的利润收入吗?否则他们如何肯下大本钱大工夫去制造并捧红这个所谓的“养生大师”?事实胜于雄辩。尽管这些幕后推手矢口否认,但天文数字的诊疗费与图书发行数量足以说明问题。
 
还是回到正题。愚以为,若要根治养生图书之乱象,只有一招,那就是制订这类涉及医学专业领域图书的出版准入制,即有资质、有能力的出版社(当然并非绝对只有医学专业出版社一类)才有资格编辑出版这些图书。如同前些年,工具书、辞书出版出现乱象之时(如王同亿事件),有关部门就规定一般出版社不能出版专门的工具书或辞书,这一点对治理当今养生图书之乱象应该是一剂可以“抄方”复制的良药。
 
《科学时报》 (2010-10-14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