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0-8 6:35:34
2010年诺贝尔奖动态
 
“试管婴儿之父”获生理学或医学奖
 
据新华社电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日前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举行的揭晓仪式上,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首先宣布获奖者的名字——罗伯特·爱德华兹。
 
汉松说,爱德华兹创立的体外受精技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即通过体外受精治疗多种不育症。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克里斯特·赫格说,全世界大约有10%的夫妇遭受不育症的折磨,不育给这些家庭带来了痛苦和创伤。单纯药物治疗对众多不育症的疗效非常有限,但这一切都随着体外受精技术的产生而得到解决。体外受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大约20%到30%的体外受精卵最终可以发育为胎儿。跟踪研究表明,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的孩子在健康方面和自然受孕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爱德华兹1925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二战后,他先后在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并于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他开始在英国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工作,并开始了他对人体受孕过程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爱德华兹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共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体外受精研究中心。
 
体外受精技术又称试管婴儿技术,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在接下来的数年中,爱德华兹和他的同事们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技术,并向全世界推广。目前,全球已有大约400万人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通过自然方式生育了下一代。
 
石墨烯发明者获物理学奖
 
据新华社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日前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籍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拥有英国与俄罗斯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说,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制备出了石墨烯材料,并发现它所具有的非凡属性,向世界展示了量子物理学的奇妙。
 
诺贝尔物理学奖两名评选委员伦德斯特伦和德尔信介绍,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利用普通胶带成功地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这种材料仅有一个碳原子厚,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材料。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
 
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海姆和诺沃肖洛夫的研究成果不仅带来一场电子材料革命,而且还将极大促进汽车、飞机和航天工业的发展。
 
现年51岁的海姆和36岁的诺沃肖洛夫已共事多年。最初,他们各自在俄罗斯进行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后来,诺沃肖洛夫成为海姆的一名博士生。两人先是在荷兰进行研究项目,后定居英国,现在两人都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
 
美日科学家分享化学奖
 
据新华社电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日前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瑞典皇家科学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首先宣读了获奖者名单。他说,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其研究成果使人类能有效合成复杂有机物。
 
随后,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特兰德和评委拜克瓦尔介绍了3名获奖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他们说,为制造复杂的有机材料,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将碳原子集合在一起。但是碳原子本身非常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思路是通过某些方法让碳的化学性质更加活泼,更容易发生反应。这类方法能有效地制造出很多简单有机物,但当化学家们试图合成更为复杂的有机物时,往往有大量无用的物质生成,而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的研究成果解决了这一难题。
 
两位评委介绍说,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通过实验发现,碳原子会和钯原子连接在一起,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一技术让化学家们能够精确有效地制造他们需要的复杂化合物。目前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技术已在全球的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赫克于1931年出生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现为美国特拉华大学名誉教授。根岸英一于1935年出生在中国长春,现定居美国,仍保持日本国籍,现任美国珀杜大学教授。铃木章1930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现为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
 
《科学时报》 (2010-10-08 A1 要闻)
发E-mail给: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