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陈永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8 21:18:3
鸟巢、带刺玫瑰与BOT浪潮

 
□武汉理工大学 陈永杰
 
2009年夏天,在清华大学的一间会议室里,身形消瘦的王守清教授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们,用带有其家乡福建口音的英语,讲述着一种名为“BOT”的项目融资模式。这三个简单的字母组合,不仅是在座听众的学术领域,也是政府官员、企业家们口中的时髦词汇。当到了提问环节,与其他讲座不同,听众们一反常态地没有发问,因为一天的演讲全面又无懈可击,如果读了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柯永建共同完成的专著《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PPP)》,也会有同样的体会。
 
BOT这三个字母代表着什么,我们从国家体育场(“鸟巢”)说起。在北京奥运闭幕后,国内一份重要的报纸上,有评论作者提出疑问,“鸟巢”为何向满怀期待的游客收取价格不菲的门票,文章还抱怨鸟巢向公众开放的时间太晚,并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千唤万唤始出来”,评论还认为鸟巢应该效仿那些免费的博物馆。这位评论作者在提出疑问时,已经开始遗忘北京奥运之前,大众传媒上评论家们的那些忧虑,忧虑的根据是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那段历史是不堪的。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座被称为“北美浪漫之都”的城市,却在兴奋的奥运会之后陷入一场噩梦,这场噩梦的肇端是建设场馆负下的10亿美元亏损,当地政府不得不征收一种名为“奥运特别税”的税种,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这段往事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这一陷阱给人类举办奥运带来挑战,悉尼、雅典也未能幸免,但这不能阻挡人们对陷阱作出跨越的尝试。
 
“鸟巢”的建设就是一次跨越,作为私营部门的中信公司、北京城建、美国金州提供了“鸟巢”建设42%的资金,另外的58%由公共部门投资。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组成的项目公司承担鸟巢的设计、建造、运用和维护工作,通过门票收入、冠名权等收回成本,获取利润。直到规定的时间,将“鸟巢”移交给北京市,这样的模式被称为BOT模式,它是“build-operation-transfer”的缩写。简而言之,企业通过项目后期的收益来弥补前期的建设投入,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将产权移交给政府。所以,那篇评论作者的质疑虽有责任感却非常轻率。
 
在书中,作为奥运场馆建设风险管理的参与者,王守清教授对“鸟巢”运用BOT模式的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但人们不禁要问,如此重要的公共设施为什么需要民营、外资机构的参与?为此,作者总结了该模式的诸多优点,以“鸟巢”为例,对于政府,采用BOT模式可以减轻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降低建设过程中那些冗杂的风险,而且外资和民营机构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服务质量等。而对于承建的私营商,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在谈判中往往占据有利的地位等。
 
人们尝试绕过“蒙特利尔陷阱”,又要面对“BOT陷阱”。与那些好处甚多、充满诱惑的选择类似,作者尖锐地指出,BOT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既然有所获得,那么,就要付出代价。政府可能要面对BOT项目运营中的高收费带来的公众反应,还有如民营、外商企业的掠夺式经营等。而对于发起BOT项目的项目公司,融资的高成本、周期长、收益的不确定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风险。所以书中将BOT模式称为“带刺的玫瑰”。
 
玫瑰有刺,毕竟还是玫瑰。从1984年,致力于经济改革的土耳其首相Turgut Ozal,首次将BOT模式应用到公共基础设施私有化过程后,旋风般地被介绍到世界各地,包括正吹起改革号角的中国,成为大项目融资的时髦模式。在那个蒸蒸日上的年代,人们将热情投入到对发展的渴望与追求,BOT模式也迅速地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如高速公路、发电设施等,引发了第一波BOT浪潮,来宾B电厂是其中重要的一例。
 
1995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来宾B电厂获得我国政府批准,成为第一个规范化BOT试点项目,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获得成功,在来宾B电厂获批的第二年,王守清开始跟随国际著名BOT融资专家Tiong Lee Kong、Robert教授进行该领域的研究。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再次凸显,而且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环保设施也迫切需要建设,政府财政无法满足所需的巨额投入,所以,BOT浪潮在上世纪末的沉寂之后,再次兴起。
 
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就在2003年,作为国际知名的BOT专家,王守清教授回到国内,担任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为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开拓作出了持续努力,这本书正是其成果的总结。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有三分之一篇幅是国内外的重要案例。不仅是BOT模式,书中还讨论了项目融资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PPP、PFI等模式,这也导致该书的一个重要缺憾,即各种模式交替叙述,较为凌乱,但瑕不掩瑜。
 
记得在本文开头提到的演讲中,王守清教授谦逊地对在场的研究生们说:“实际上,我也没有完全搞明白这些。”演讲结束后,他就背着略显破旧的双肩背包,匆匆离开教室前往机场,他要去另一座城市参加该领域的活动,BOT浪潮的兴起使各地政府、企业、高校纷纷邀请他为“座上宾”,大概是太忙碌,其人虽不惑之年,却银丝缕缕。的确,他的“不明白”意味着探索之路仍然“漫漫其修远”,而幸运的是,我们身处在这一轮浪潮中,可以“上下而求索”。
 
《科学时报》 (2010-1-29 A5 读书 文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